城市轨道交通的传输技术是保障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输技术的应用日益多样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当前,传输系统主要承载的业务包括程控中继、无线中继、调度中继、电力监控视频系统、电视监控、广播系统、时钟系统、计算机网络、列车自动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门禁系统等。这些业务不仅要求高带宽,还可能涉及到突发性的大量数据传输,例如数字化视频信号和乘客信息系统(PIDS)。
面对这样的业务需求,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以太网业务的增长则对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传输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适合城轨业务的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开放式传输网络(OTN)系统、异步传输模式(ATM)以及弹性分组环(RPR)技术。
MSTP技术起源于SDH,它集成了PDH、SDH、以太网、ATM等多种技术,提供QoS、多点到多点连接等功能。通过GFP协议、VC虚级联技术和LACS,MSTP可以高效传输以太网业务。然而,MSTP本质上仍然是基于TDM的,不适用于具有突发性数据业务的特点,更适合提供TDM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如广州地铁的3号线和5号线,MSTP被广泛应用。
OTN系统,如Siemens公司的产品,采用TDM技术,具备强大的自愈能力,允许在网络任何节点进行网络管理。通过软件实现带宽分配,特别适合视频通道的传输。但是,OTN技术是独家产品,技术支持相对有限。
此外,ATM技术以其分组交换特性,理论上更适合处理突发性的数据流量,但其复杂性和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在城轨中的大规模应用。RPR技术则以其弹性分组环特性,能够动态调整带宽,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是处理突发性数据业务的理想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传输技术的选择应结合业务特点,考虑技术的灵活性、适应性和经济性。MSTP和RPR技术的组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兼顾TDM业务的稳定性和以太网业务的动态性,是目前解决城轨传输问题的有效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以应对更复杂、更多样化的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