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的《太阳》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索太阳的特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下是该教学实录中的关键知识点:
1. **神话故事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同时也引入了太阳距离、大小和温度的话题,为后续的科学解释做铺垫。
2. **太阳的三大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教师强调这些特点是神话故事不可信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通过数字来理解这些特点。例如,太阳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其体积相当于一百三十万个地球,表面温度高达三千度。
3. **说明方法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作者如何使用数字说明方法来描述太阳的远、大、热。此外,还让学生探讨了将太阳与地球进行比较的好处,以及用钢铁作为比较对象以体现太阳高温的效果。
4. **太阳与地球生命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发现太阳与植物、动物、天气、煤炭、细菌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没有太阳,地球将无法维持生命。
5. **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太阳,如太阳能汽车,并启发他们想象未来可能的太阳利用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7. **教学板书设计**:板书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的重点,即太阳的特征和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太阳进行创新。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故事、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太阳的相关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