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 谢希仁编 课件和课后答案解析
#### 第一章 概述
**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根据谢希仁教授在《计算机网络教程》中的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阶段: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这是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形式,其中心是一台强大的主机,各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这台主机。这种网络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主机作为中心节点控制整个网络,终端则用于与主机进行交互。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处理批处理任务,随着20世纪60年代分时系统的出现,网络增加了交互式处理的能力。
2. **分组交换网**: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更加先进的分组交换技术。在这种网络中,数据被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包,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相比于之前的面向终端网络,分组交换网络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在突发式数据传输场景下。
3. **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确保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联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这一模型定义了七层网络架构,每层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义,从而实现了不同网络间的无缝连接。
4. **高速计算机网络**: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多媒体以及智能型网络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知识点2: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交换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其主要特点是:
- **存储-转发机制**: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分组进行传输,每个分组在到达目的地前可能会经过多次存储和转发。
- **动态复用**:多个数据分组可以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时传输,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
- **智能路由选择**:每个中间节点都具备智能决策能力,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状态选择最优路径进行数据转发。
- **可靠性**:网络通常配备完善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传输。
**知识点3: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
1. **电路交换**:在通信开始之前,两台终端之间会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这条连接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始终被占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时性较好,适合于大量连续数据的传输,但缺点是资源利用率低。
2. **报文交换**:数据以报文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每个报文会在到达目的节点之前暂时存储在中间节点。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支持不同速率和规程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缺点是延迟较大,不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3. **分组交换**: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小分组进行传输,每个分组在到达目的节点前可能会经过多次存储和转发。这种方式结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降低了传输延迟,适合于突发式的数据传输。
**知识点4:因特网的重要性**
因特网的出现被认为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领域最大的变革之一。这是因为因特网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知识点5:广播式网络中的网络层处理**
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的设备共享同一个传输介质,因此不需要复杂的路由选择机制。但是,为了与OSI模型保持一致,通常在网络设备中仍然保留网络层的功能,以便与其他类型的网络进行交互。
**知识点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拓扑结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等。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