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如何响应这些变化。环境污染是环境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这包括空气、水、土壤污染等多种形式。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环境因素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例如生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环境化学效应则关注化学反应在环境中的作用,如酸雨形成、土壤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增加和光化学烟雾等现象。
生物浓缩和生物积累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化学物质,使其在体内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过程。生物积累则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持续积累,通常涉及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传递。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的生理过程(如吸收、代谢)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的移动。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是指通过生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污染物形态或毒性发生变化。例如,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生物转化的结果,大量氮磷进入水体,刺激藻类过度生长,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靶器官是指污染物在体内特定器官中产生显著毒性的部位。行为毒性则关注污染物如何影响生物的行为模式。
生物测试是评估污染物对生物影响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生物对污染物的反应来推断污染物的危害。生物半减期是衡量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环境质量则是对环境健康状况的整体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而自净作用描述了环境自我恢复的能力。在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中的菌胶团细菌起着关键作用,污泥溶剂系数(SVI)用于评估污泥的沉降性能。
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和模拟实验。污染源按排放物性质分为不同类型,按社会活动功能分为工业、农业、交通和生活污染源。大气污染转化主要涉及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反应。生物吸收污染物的途径通常有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生物浓缩系数受生理和环境条件影响,如生物生长、污染物形态、环境温度等。
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可表现为协同、相加、独立或拮抗作用。生物测试的标准化涉及受试生物、实验条件和实验室间的统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包括填埋、堆肥、制沼和焚烧。化学物质的降解方式有光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通过自动化控制废水处理过程。堆肥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方法。微生物修复利用特定菌种对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是环境修复的重要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