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影响全球大量人口,尤其在中国,患病率约为10.4%,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有糖尿病。基层卫生机构在糖尿病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配备多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及胰岛素,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的主要管理对象是18岁及以上、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的管理强调"五驾马车"原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能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状况,而糖尿病的确诊通常依赖于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
OGTT测试要求受试者空腹8-10小时,服用82.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300毫升水中的溶液,试验期间避免吸烟和剧烈运动。静脉采血从服糖后开始,实验前3天不应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不能单独用于确诊糖尿病。检测时需注意清洁采血部位并使用校准过的血糖仪。
中国人的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是18.5-23.9kg/m²。对于45岁的女性,即使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和多尿,但空腹血糖在6.8mmol/L,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复查空腹血糖以明确诊断。随机血糖可以用来了解患者当前的血糖控制情况,当具有糖尿病症状且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BMI、血压和血糖异常的人群。例如,年龄36岁,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1mmol/L的个体被视为高风险。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者不同日两次空腹血糖≥7mmol/L,或者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以及不同日两次空腹血糖≥7mmol/L。
糖尿病的防治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早期筛查、规范化的诊断方法、有效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及长期的血糖监测。基层医疗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工作,需要对糖尿病的管理有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