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ABC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源于20世纪中叶,由埃里克·科勒首次提出,并在乔治·斯托布斯的进一步研究中得到发展。该方法强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识别和分析企业内部的作业活动,更精确地分配间接成本,从而提供更准确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它认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消耗了特定的作业,而作业则消耗了资源。因此,成本首先被归集到作业上,然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如产品或服务)。作业成本动因是导致作业发生的直接原因,反映了产品对作业的需求程度。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不再仅仅依赖于业务量或直接工时来分配间接费用,而是寻找更为相关和精确的成本分配基础。
在粮食流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成本识别与划分**:需要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明确哪些资源是直接用于特定作业,哪些是间接的。
2. **作业中心识别**:确定企业的关键作业,比如订单处理、购销、调运、仓储和结算等作业中心。
3. **资源分配方式确定**:为每个作业中心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如以人数分配工资和招待费,以吨数分配装卸费和保管费。
4. **作业成本分配**:计算各作业成本分配率,即作业成本总额除以相应成本动因的数量,然后根据各品种消耗的作业成本动因量,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个品种。
5. **作业管理**:基于分配结果,企业可以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决策,例如优化作业流程,降低不必要的作业成本,提高效率。
案例中的粮食流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对成本进行了重新分配。例如,小麦的总成本中,不仅包括直接的工资、装卸费、保管费和招待费,还包含了与订单处理、购销、仓储、调运和结算等作业相关的间接成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品种的盈利能力,发现潜在的效率改进点,以及可能存在的成本浪费。
作业成本法为粮食流通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细的成本计算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优化资源分配,提升运营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