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旨在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构建、标准规范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了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和分级建设的原则,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全国范围内的兼容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必要的软件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则涵盖了档案的数字化、电子文件的接收以及重要信息的采集,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在标准规范建设中,制定了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标准,并研发了相关产品和转化工具,以保证档案的长期可读性。应用系统建设涉及多种管理系统,如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利用系统,这些系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十二五”期间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中,资源建设的重点是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电子文件的接收以及重要数字信息的采集。同时,强调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用户获取所需档案信息。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载体,而安全体系建设则包括电子文件的异质、异地备份,以及网络安全保密和信息恢复备份系统,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以成都市为例,“十二五”时期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是依托电子政务,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构建一个分布管理、集中利用的档案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主要任务包括建设高速安全的数据链接,推动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和备份中心,加快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在技术标准方面,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T18894-2002)等国家标准,规定了档案的著录项目、内容、格式,以及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保管和利用的具体操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规范化指导。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政策规划、技术实施、资源开发和安全管理等多个层面,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档案管理,提升档案服务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