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深度报告:衍生之路,谁能先行(2022)】
中国证券行业的衍生品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市场规模和种类都在稳步增长。自19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21年,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到75亿手和581亿元,虽然与美国市场相比仍有差距,但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和1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场外市场方面,证券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存量规模近五年复合增速高达34%,截至2021年10月,占境内上市公司市值的比重已提升至2.3%,相比2018年初的0.8%有显著提升。然而,这一比例远低于美国场外股票类衍生品占总市值的6%-8%的水平,表明我国衍生品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近年来,产品扩容和政策支持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场外期权个股标的数量在2020年翻倍,同时,沪深300指数相关的期权产品相继推出,交易量迅速增长。政策层面,中金所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逐步放宽,中证协也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业务,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开展衍生品业务对证券公司有多重益处。衍生品业务能带来稳定的收益来源,包括买卖差价、手续费、期权费和互换利差等。例如,高盛的全球市场业务(主要涉及衍生品)是其最大的收入和利润贡献者,2017年至2020年间,收入占比稳定在40%左右,净利润占比更是高达65%。衍生品业务能够提高公司的杠杆效应,帮助顶尖投行增强服务客户的能力。高盛的全球资本市场板块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73%,体现了衍生品业务对扩表提杠杆的显著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衍生品市场中,那些具备业务资格、资本雄厚、客户网络广泛、信息技术先进以及拥有优秀人才团队的证券公司将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报告推荐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H股)和华泰证券作为头部券商,它们在综合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衍生品业务也伴随着风险,如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波动。因此,证券公司在发展衍生品业务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中国证券行业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着市场的发展。未来,具备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将通过衍生品业务实现收益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关注并有效管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