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linux tcp/ip协议栈
### 深入浅出Linux TCP/IP协议栈 #### 协议栈概述 - **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介绍**:本书开篇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架构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地位,并概述了网络协议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 **本书的组织和安排**:详细描述了本书各章节的内容组织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个部分的重点。 #### 系统初始化 - **系统初始化流程简介**:这部分内容介绍了Linux内核启动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包括硬件检测、内存分配等。 - **内核文件解读**: - **ELF文件格式**:解释了可执行和链接格式(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文件的结构和作用,这是Linux中可执行文件的标准格式。 - **LinkScripts知识**:讲解了链接脚本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控制最终可执行文件的布局。 - **Linux内核镜像研究**:探讨了内核镜像的构建过程及其在启动过程中的角色。 - **中断及任务调度管理**: - **中断及软中断模型**:解释了中断处理机制和软中断的概念,这是理解内核实时响应能力的基础。 - **各种语境下的切换**:描述了不同上下文间(如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过程。 - **内核下的同步与互斥**:讨论了多线程环境下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 **各种异步手段**:介绍了内核中用于实现异步操作的技术,如信号量、自旋锁等。 - **虚拟文件系统**: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虚拟文件系统(VFS),它是连接多种文件系统与应用程序的桥梁。 - **网络协议栈各部分初始化**: - **网络基础系统初始化**:概述了网络子系统的初始化流程,包括设备注册、内存分配等。 - **网络内存管理**:重点在于如何管理和分配用于网络数据传输的内存资源。 - **网络文件系统初始化**:探讨了网络文件系统(NFS)等远程文件共享服务的初始化过程。 - **网络协议初始化**:详细阐述了TCP/IP协议栈的启动和配置步骤。 - **初步了解路由系统**:介绍了路由表和路由决策的过程,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 **Linux设备管理**: - **底层PCI模块的初始化**:解释了PCI总线的初始化过程,这对于理解网络适配器等设备的初始化至关重要。 - **网络设备接口初始化例程**:具体描述了网络接口(如以太网卡)的初始化流程。 #### 配置系统 - **配置过程分析**: - **配置是如何下达到内核的?**:讨论了配置信息从用户空间传递到内核空间的方法。 - **socket系统调用**:详细介绍了`socket`系统调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立网络连接中的应用。 - **ioctl代码的实现**:解释了`ioctl`系统调用的内部机制,该调用常用于对设备进行特定操作。 - **Loopback接口的配置过程**:阐述了环回接口的配置细节,它是测试网络功能的重要工具。 - **IP别名的实现**:介绍了如何为网络接口配置多个IP地址,这对于多宿主环境非常重要。 - **回顾FIB系统初始化**:总结了路由信息库(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的初始化步骤,FIB是进行路由决策的核心组件。 - **深入FIB系统**:进一步探讨了FIB的具体实现细节,包括路由条目的添加、删除等操作。 - **FIB系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分析了FIB在内核版本迭代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改进。 - **直接访问路由表**:讲解了如何直接操作路由表以实现更灵活的路由策略。 - **接口状态变化的处理过程**:描述了当网络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内核是如何做出响应的。 #### 网络层实现的初步研究 - **从Ping 127.0.0.1开始旅程**:通过一个简单的ping命令示例,引导读者逐步理解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 **再次相遇Socket系统调用**:回顾并扩展了socket系统调用的知识点,特别是它在网络编程中的重要性。 - **IP数据报文格式**:详细介绍了IPv4报头的各个字段及其含义。 - **send系统调用**:解释了`send`系统调用的功能以及它在数据发送中的作用。 - **在路由系统中游历**: - **查找出口**:探讨了如何确定数据包离开本地网络的最佳路径。 - **当目的地址是远端主机时**:分析了跨网络的数据包传输过程。 - **创建对应路由cache表项**:介绍了一种优化路由查询的方法。 - **创建对应邻居表项**:讲述了如何维护邻居节点的信息以加速数据转发。 - **回到发送的路径**:回顾了数据包从用户空间到物理层的整个发送过程。 - **ARP的作用**: - **ARP的机制**:解释了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 **ARP报文格式**:详细介绍了ARP报文的结构。 - **Linux ARP协议的实现**:具体分析了Linux内核中ARP协议的实现细节。 - **到达设备驱动层**: - **数据链路层帧格式**:介绍了以太网帧的基本格式。 - **Loopback设备的发送过程**:描述了数据包在环回接口上的发送机制。 - **从中断到路由系统**:分析了从接收到网络数据包的中断信号到最终将数据包送达目标主机的整个过程。 - **ICMP**: - **ICMP报文格式**:介绍了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报文的结构。 - **ping本机地址及回环地址**:演示了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本地机器的连通性。 - **ping外部地址**:解释了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外部主机的连通性。 - **从内核到用户**:探讨了数据包如何从内核空间返回到用户空间的过程。 #### 传输层实现的研究 - **进一步到UDP**: - **UDP用户代码**:介绍了用户空间中如何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 **UDP数据报文格式**:描述了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数据报的结构。 - **服务器端bind的实现**:讨论了如何在服务器端绑定UDP套接字。 - **接收代码**:解释了如何在用户空间接收UDP数据报。 - **释放UDP的socket**:介绍了如何正确关闭UDP套接字。 - **更高阶的TCP**: - **TCP用户代码**:概述了用户空间中如何使用TCP协议建立可靠的连接。 - **TCP数据报文格式**:详细介绍了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数据报的结构。 - **TCP栈及socket的初始化**:探讨了TCP协议栈的初始化过程。 - **服务器端bind和listen的实现**:描述了如何在服务器端设置监听套接字。 - **服务器端accept的实现**:解释了如何在服务器端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客户端connect的实现——发起三次握手**:分析了客户端如何通过三次握手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 **TCP报文的接收**:介绍了如何在服务器端接收并处理TCP数据报。 - **3次握手的实现**:详细解释了三次握手的具体步骤。 - **内核收到报文转到用户态**:分析了内核如何将收到的数据报从内核空间转移到用户空间。 - **释放TCP的socket**:介绍了如何安全地关闭TCP连接。 - **TCP拥塞控制**: - **TCP拥塞控制机制介绍**:概述了TCP如何通过拥塞控制算法避免网络拥塞。 - **Linux内核拥塞控制功能的实现**:具体分析了Linux内核中拥塞控制算法的实现细节。 #### Select的实现机制 - **用户如何使用select?**:介绍了用户空间程序如何利用`select`函数来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 - **Select的内核实现**:详细解释了`select`函数在内核空间的实现原理,包括其支持的多种文件描述符类型。 #### 2层功能 - **基本的2层知识**:提供了二层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以太网、帧结构等内容。 - **Linux桥实现的基本框架**:概述了Linux桥接功能的基本实现框架,桥接技术允许在多个网络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包。 - **VLAN**: - **VLAN概念**:介绍了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基本概念。 - **Linux下VLAN——存在巨大的缺陷**:分析了Linux在支持VLAN方面的限制和不足之处。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Linux 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实现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 粉丝: 0
- 资源: 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 1
- 2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