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2.0 规范是计算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接口标准,它在2000年发布,旨在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增强设备兼容性和简化用户操作。本规范主要由Intel公司推动,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通用的、易于扩展的、价格实惠的串行总线架构,以连接计算机和各种外围设备,尤其是电话、打印机、扫描仪、键盘、鼠标等。
1. **设计目标**:
- **易扩充性**:USB 2.0 允许同时连接多个设备,最多可达127个设备。
- **低成本**:USB 2.0 接口支持12Mbps(兆比特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且成本较低。
- **实时数据支持**:对声音、音频和压缩视频等实时数据流有良好的支持。
- **灵活性**:USB协议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设备需求。
- **兼容性**:兼容不同制造商的设备,确保不同设备间能够无缝工作。
- **标准化接口**: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接纳各种类型的设备。
- **新功能扩展**:为PC带来新的功能,支持更多新型设备接入。
2. **总线特性**:
- **传输速率**:USB 2.0 提供了三种传输速率:低速(1.5Mbps,主要用于键盘、鼠标等)、全速(12Mbps,适用于电话、音频设备)和高速(480Mbps,适用于硬盘、打印机等高带宽设备)。
- **热插拔**:支持设备在不关闭电源的情况下插入和移除,提高了易用性。
- **自我检测**:设备可以自动检测并配置自身,无需用户干预。
- **电力供应**:USB接口还提供电力,使得某些设备无需额外电源就能工作。
3. **USB 2.0 的技术细节**:
- **事务类型**:包括控制传输、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和同步传输,满足不同数据传输需求。
- **总线管理**:通过主机控制器管理总线上的设备,确保数据正确无误地发送和接收。
- **接口编程**:定义了设备驱动程序与主机控制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实现设备的正常工作。
- **物理层**:包括信号编码、线路配置等,确保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稳定传输。
4. **适用对象**:
- 设备开发商:设计符合USB 2.0 规范的硬件产品。
- 系统生产商:集成USB 2.0 接口到计算机系统中。
- 软件开发者: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支持。
- IHVs(Independent Hardware Vendors)和ISVs(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开发USB相关的适配器和软件。
5. **规范内容**:
- **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USB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 **第五章至第十章**:详细阐述USB的技术细节和实现方法。
- **外设开发商**:重点关注第四章至第十章,特别是设备类规范。
- **主机控制器应用**:关注第四章至第七章和第九章。
- **设备驱动程序**:关注第四、七、九章。
6. **与其他规范的关系**:
- **USB 1.1**:USB 2.0 是对USB 1.1的升级,保持向下兼容。
- **Device Class Specifications**: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如音频设备、打印机等,有专门的子规范。
USB 2.0 规范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了设备接入的复杂性,为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进步,USB 2.0 后续又有了USB 3.x系列的迭代,但USB 2.0至今仍在许多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