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个人就业需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个体进行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旨在为他们提供从事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经验。职业教育的实施通常分为不同层次,如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早期的企业办学始于1866年的船政学堂,而黄炎培则在1917年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应包括个性发展、个人谋生、服务社会和提升全球生产力。他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成为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引入的教育理论,源自德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该理论强调将职业技能分解为可教授的模块,以促进个体的职业能力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中等水平职业技能的毕业生,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
【影响人发展的四大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能力和潜力。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教学工作和管理学生等方面。
【教师资格】在中国分为多种类型,如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以及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主张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模块化教学内容,个别化教学组织,以及客观化的教学评价,强调分析职业能力,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程序、师生配合方式和支持条件五要素。教学准备需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懂、透、化、深的层次。
【职业教育的特征】包括社会性、职业指向性、完成性、生产性、实用性和终身性,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和个体终身学习的需求。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通常包括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编制课程文件等步骤。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和科技开发等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应用中提升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