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学科。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经有了小儿医的记载。到了唐代,出现了第一部儿科著作《颅囟经》,该书提出了“纯阳”理论。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开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在宋代,儿科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专业,钱乙是该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写了《小儿药证直诀》,该书总结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他还创立了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是痧、痘、惊、疳。北宋董汲写了《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南宋名医陈文中著有《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等书。
到了清代,万全写了《片玉心书》、《幼科发挥》、《育婴家秘》,提出了“两有余,三缺乏”的观点。他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缺乏、心常有余、肺常缺乏、肾常虚。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五部配五脏的理论,认为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万全的“两有余,三缺乏”的观点:肝常有余、脾常缺乏、心常有余、肺常缺乏、肾常虚。
稚阴稚阳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稚阴稚阳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稚阳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缺乏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在《颅囟经·脉法》中,提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五脏六腑娇嫩,形体构造不完善,生理功能活动不充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生命活力旺盛,生长发育速度快,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