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主要涵盖了路面构造设计、交通量分析、材料选取、模量确定、设计弯沉值与容许拉应力的计算以及构造层厚度的确定等多个关键知识点。
报告中提到的交通量分析是路面设计的基础。通过分析不同车型的前轴重、后轴重、交通量等数据,可以计算出设计年年初和年末的日平均交通量,并依据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进行预测。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年限内的日平均交通量满足二级公路的标准,即5000至15000的范围。
在路面材料和构造选取方面,根据交通等级,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包含双层式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而方案二则包括单层式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以及垫层。土基模量的选择是基于公路所处的IV类区划,取值为36MPa。
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的确定对于路面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报告中给出了计算这些值的具体公式,并分别针对不同材料(如沥青混凝土和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可以判断路面构造是否合理。
构造层厚度的确定是通过构造分析来完成的。在方案一中,选择了4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以及35cm的水泥稳定碎石。而在方案二中,则采用了10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22cm的水泥稳定碎石和20cm的水泥砂砾土。每个构造层的层底拉应力和层顶弯沉值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确保它们都在容许范围内。
这份课程设计报告详细展示了路基路面工程设计的过程,从交通量预测到路面构造的选取,再到材料参数的计算,最后确定合理的构造层厚度,充分体现了工程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确保道路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交通需求并保障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