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史,它记录了从远古至现代教育发展的脉络。本章主要探讨的是远古至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状况。 远古社会的教育具有显著的特征。教育的平等性体现在所有成员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社会地位如何。教育的社会性,表明教育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旨在提升群体的生活水平。教育的现实性则意味着教育内容紧密关联实际生活,如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艺术。教育的非独立性,表明教育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交织。 进入夏、商、西周时期,教育进一步发展。学校开始出现,如成均、庠、序、校等,标志着教育逐渐脱离家庭,走向社会化。西周的教育制度中,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学校体系,包括天子所设大学、诸侯所设大学和小学校,以及乡学、序、庠、塾等。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技能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重要素养。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官学衰废,私学兴起,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私学的兴起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知识分子开始在社会各阶层中传授知识。其中,稷下学宫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它不仅集讲学、著述和育才功能于一体,还鼓励百家争鸣,促进学术繁荣。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教育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圣人、君子和士,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强调通过学习提升自我,为社会服务。他的教育内容包括“六经”,教育原那么与方法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和乐知好学。此外,孔子重视德育,以“仁”为核心道德准则,提倡立志有恒、安仁乐道、克己省、身体力行和改正迁善。 墨子和墨家的教育思想同样具有开创性。他们追求培养“贤士”或“兼士”,强调道德品质、辩论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包括政治道德、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如兼爱、非攻、尚贤等理念,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探索。 总结来说,从远古到西周,再到春秋战国,中国教育经历了从平等性、社会性到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孕育了孔子和墨子等伟大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思想,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历史知识点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紧密关系,也为我们理解当今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
- 粉丝: 24
- 资源: 18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