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质量评定标准》是医疗机构中确保患者安全和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规范。这份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病室管理、治疗室管理、无菌用物管理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多个环节,旨在全面评估和提升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质量。
病室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洗手制度的执行,一人做不到就会扣分。此外,晨晚间护理要求一床一刷、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晾干,高危科室应有空气消毒或净化措施。出院、传染、死亡病人的终末消毒需彻底,用过的无菌物品要按规定消毒,注射器、止血带等医疗器具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脏被服要定点放置,避免在病区走廊清点,以免造成污染。
治疗室的管理同样重要。室内布局应合理,物品按区域放置,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空气培养也需定期进行。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开存放,分类正确,注射时应铺无菌盘,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无菌用物应与其他物品严格分开,无菌包要标明名称、内容、失效期,无菌物品合格率要求达到100%。持物钳罐、体温表等的消毒管理也需严格执行,护士应对各种消毒方法、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熟悉掌握。
无菌用物的管理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无菌用物与一般用物要分开放置,无菌包的标识、有效期和存储要合规,无菌物品合格率不能低于100%。持物钳罐要遵循一罐一钳的原则,开启后有效期4小时。体温表用后一用一消毒,每日更换消毒液,传染病人使用固定的体温表。消毒液的配制、更换和无菌溶液的标记有效期也是重要检查内容。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容忽视。利器盒的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处理需按规定进行,污物间要保持清洁整齐,垃圾应及时处理。出院或死亡病人的床单元终末处理也要符合要求,以消除潜在的感染源。此外,体温表、氧气装置、吸引器等设备的消毒工作也需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消毒隔离质量评定标准》是对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全方位的评价和指导,它通过细致的条款设定,确保了医疗环境的安全,降低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对这些标准的严格实施,将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公众健康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