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设计目的是为了替代现有的IPv4协议,以解决IP地址耗尽的问题。IPv6相比IPv4提供了更大的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由8组16位的二进制数组成,通常用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表示,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在《IPv6实施与应用部署》的PPT中,主要介绍了IPv6在校园网络环境中的实施过程及面临的挑战。2003年开始使用隧道技术进行IPv6实验床的测试,而2007年正式开通双栈IPv6网络。双栈技术是指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网络,允许设备同时拥有IPv4和IPv6地址,这样可以在过渡期间平滑地迁移至IPv6。
在实施过程中,学院面临的问题包括网络设备不支持IPv6、经费不足、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问题等。例如,与华南理工大学的连接只有一对光纤,需要通过租用线路、重新布线或使用分光设备来解决。此外,防火墙、行为网关、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不支持IPv6,这需要采用双栈路由技术和隧道技术,如ISATAP和6to4,来构建连接。
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是一种IPv6隧道技术,允许IPv6数据包在IPv4网络中传输。用户可以通过ISATAP隧道接入IPv6网络,配置过程包括在设备上启用ISATAP隧道,以及在用户端设置ISATAP接入和DNS配置。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ND,Neighbor Discovery)是IPv6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允许设备自动获取网络前缀和其他必要的网络信息,而无需DHCPv6服务器。另一方面,DHCPv6用于为设备动态分配IPv6地址,包括全状态地址分配,通过RS(Router Solicitation)和RA(Router Advertisement)消息进行。
在实际部署中,所有汇聚设备需要升级为支持IPv6双栈的设备,以避免因ISATAP隧道带来的网络拥堵。同时,使用DHCPv6服务可以简化用户端的配置,确保设备能自动获取IPv6地址。
IPv6的实施涉及到网络设备的升级、隧道技术的使用、地址配置机制的调整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架构、成本和性能等因素。在校园网络环境中,IPv6的部署不仅可以扩展地址空间,还为未来的网络应用和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