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强化矿井对各种变化的管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以下是对该制度主要内容的详细解析:
1. **人员变化**:
- 新工人入矿:新员工需接受专业培训,通过考试获取安全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同时要签署师徒协议,在师傅的指导下工作。
- 借调人员:内部借调的员工需学习规程措施并考试合格,跨专业的还需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
- 离岗返岗人员:离岗一周以上的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前,需要重新学习规程措施并签字确认,由领导交代安全要点。
2. **时段变化**:
- 季节变化: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制定针对性措施。
- 节假日与关键时段: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监督,基层单位干部现场带班,确保安全监管到位,特别是在中、夜班和交接班时。
3. **“三工”变化**:
- 工艺变化:由专业副总工程师组织讨论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员工需学习并通过考试。
- 工序变化:行政主管负责工序调整。
- 工具变化:供应部门提供合格工具,员工应正确使用,有权拒绝不合格工具。
4. **环境变化**:
- 施工地点变化:涉及施工地点的变动需要召开现场会,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需经过验收并学习新规程。
- 地质条件变化:地质变化时,现场干部汇报,职能管理部门制定措施,技术主管组织学习并落实。
- 单项工程施工:需要会审,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指定施工和安全负责人,并由安全生产部门监管。
- 应急性工作:管理部门现场协调,跟班干部安排工作,班组长负责安全监管。
5. **考核**:
- 对于各类变化管控不到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不尽职甚至严重不履职的考核,并可能罚款100至300元。
这套制度强调了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从人员、时间、工作内容和环境四个维度确保安全生产。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了矿井在面对各种变化时能够迅速适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