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手写作业-2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数据链路层是七层OSI模型中的第二层,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本作业主要探讨了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结构、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的网络扩展技术。
1. **以太网标准**:
- 以太网有两个主要标准:802.3标准和DIX Ethernet V2标准。802.3是由IEEE制定的局域网标准,而DIX Ethernet V2是早期的非标准化版本,两者在物理层和MAC层有相似之处。
- 高速以太网从10吉比特以太网开始,不再支持半双工模式,只支持全双工传输,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2. **数据链路层的分割**:
- IEEE 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MAC子层和LLC子层。MAC子层主要负责媒体访问控制,决定设备何时发送数据;LLC子层则处理不同局域网标准间的逻辑链路控制,实现不同网络间的兼容性。
3. **100Base-T**:
- 100Base-T表示的是传输速率,其中100意味着100兆位每秒(Mbps)。
- Base表示使用基带传输方式,即信号在单一频率上传输。
- T代表传输介质为双绞线,这是一种常见的以太网电缆类型。
4.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机制**:
- 自学习:交换机会记录每个接收到帧的源地址及其进入的接口,建立和更新转发表。
- 帧转发:根据转发表,如果目的地址匹配,交换机会将帧发送到相应接口;若无匹配,会广播到所有其他接口。
5. **生成树算法**:
- 生成树算法主要用于避免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通过关闭某些链路形成一棵无环的“生成树”,确保任意两个节点间只有一条路径,防止数据包循环传输导致的性能下降。
6. **网络扩展设备对比**:
-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仅做简单的信号放大和再生,所有连接的设备共享一个冲突域。
-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具备帧的识别和过滤能力,可划分冲突域,但所有接口共享一个广播域。
- 以太网交换机也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作为多接口的网桥,能够更高效地转发帧,且每个接口可以独立构成冲突域。
7. **自学习转发表**:
- 如果某个站点只接收不发送数据,交换机无法通过自学习获取其位置信息,转发表中不会有该站点的记录。然而,当向该站点发送数据时,交换机会将帧广播到所有接口,因此数据帧仍能到达目标站点。
8. **虚拟局域网(VLAN)**:
- VLAN是一种逻辑上的网络划分,允许跨越物理位置将站点分组。
- 主要作用包括: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性能(通过限制广播域大小)、增强安全性(通过控制通信路径)以及降低成本(通过灵活配置网络资源)。
9. **PPP协议的透明传输**:
- 异步传输时,PPP通过字节填充方法实现透明传输,即在连续出现五个相同的0字节后插入一个额外的0字节。
- 同步传输时,PPP使用零比特填充法,当连续出现五个1时插入一个0,以保证帧边界不会被误解析。
以上内容涵盖了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概念,包括以太网标准、MAC和LLC子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生成树算法、网络扩展设备的功能对比以及PPP协议的透明传输机制。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局域网部分的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