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概述
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突发性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在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及防治》中,主要讨论了四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台风)、寒潮、干旱和旱灾、以及沙尘暴。
1. **热带气旋**:
- **台风** 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时,称为台风。它们在西北太平洋上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则称为飓风。
-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暖洋面(温度在26℃以上),足够的水汽供应,以及一定的地转偏向力(通常在纬度5°以上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 台风路径多样,包括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影响不同的沿海地区,如华南、华东、东部沿海等。
- 主要危害包括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导致经济损失,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灾严重。
- 防御措施主要包括预测和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防灾措施。
2. **寒潮**:
- 寒潮是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至初春。
- 寒潮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但也可能影响低纬地区。
- 寒潮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霜冻,对交通、农业、通信设施等产生影响。
- 防御寒潮的关键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并采取防寒措施。
- 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偏西、偏北和东北三条,影响广泛,北方受影响程度较大。
3. **干旱和旱灾**:
- 干旱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过少导致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现象,是中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 干旱的发生通常与长时间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有关,影响广泛的地区,包括华北的春旱、华南的夏秋旱、西南地区的全年干旱以及江淮地区的伏旱。
- 防御干旱的方法包括建设水利工程、植树造林、种植耐旱作物,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干旱灾情尤为严重,与旱涝交替出现,与季风气候模式紧密相关。
4. **沙尘暴**:
- 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沙尘卷入空中,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的现象,常见于冬春季节。
- 形成沙尘暴需要大风、沙尘物质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
- 沙尘暴对空气质量、交通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了解和防治这些自然灾害,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我们可以提高预警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