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肠(结肠)的黏膜层,导致反复发作的溃疡和炎症。本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其他多种肠道疾病有着相似的症状,包括急性细菌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克罗恩病、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各种感染性肠炎。
急性细菌性结肠炎通常由细菌引起,如痢疾杆菌、沙门菌等,通过抗生素治疗可在一周内痊愈。阿米巴肠炎则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病变主要在右侧结肠,抗阿米巴治疗有效。血吸虫病与疫水接触有关,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克罗恩病的病变呈现节段性,不连续,而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通常连续,且直肠受累常见。
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大肠癌时,大肠癌通常在中年后出现,直肠指检可能触及肿块,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以确诊。肠易激综合征无脓血便,结肠镜下无器质性病变。此外,还需要与各种感染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区分。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标包括控制急性发作、促进黏膜愈合、维持缓解、减少复发以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措施包括:
1. 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适当饮食和补充营养。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禁食并接受完全胃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时给予相应治疗,同时考虑心理支持。
2. 药物治疗:
- 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是轻、中度患者的首选,重度患者缓解后需长期维持治疗。柳氮磺吡啶可能导致消化道反应和过敏反应。
- 新型制剂(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但价格较高。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用于急性发作和重度患者,通常先静脉给药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同时可局部保留灌肠。
- 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生物制品和肠道益生菌制剂也常在治疗中应用。
- 中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作为辅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