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心得体会
本人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实这个专业和嵌入式没有多大的关系,
要说有关系就是简单的讲了下 C 语言语法,学完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是 C 语言,只记住了,
char,int,string 等占几个字节,if, for, while 循环什么的,感觉也就能算一些小学就会的题目,
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也就糊涂的过了。我这个专业没学过 C++,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向对
象,什么叫面向过程,这可能 让大家笑话了。不过这说的是实话,大学的时候比较喜欢动
手,喜欢硬件方面的东西,也喜欢看书。在大一的时候就听学长说,单片机很难学,在没
事的时候就从图书管借了本关于 51 的书,一开始还真是不怎么懂,然后硬着头皮去看,当
我把 51 的结构看完了,就不像一开始那样一头雾水了,自己在纸上把 51 的结构图默画一
遍,然后再把各个寄存器功能写一下,各个功能口的结构也画一遍,然后就不觉得 51 有什
么难了。其实有些时候不是这个东西你不会,而是在不会的时候自己先告诉自己这个太难
了,自己先放弃了。我们学习 51 芯片,是为了以后的打基础,知道是怎么通过配置寄存器
来实现功能。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开了 51 的课,这个课几乎就没怎么去,因为我认为没有必要
去听自己会的东西了。后来听别人说 avr 的资源会比 51 的丰富的很多,所以就想试试,看
看有什么难的,就从网上买了本马潮老师《AVR 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一
边看书,一边想自己画一个板了,一开始想实现一个点阵屏,实现滚动效果,后来想想做
个板也花不少钱呢,为什么不多加一些功能呢,还能多学到些知识,所以就加了温感,红
外,铁电存储器等并把所有的扩展口都扩展了出来,备以后用,那时还挺自豪的呢,同学
们都很羡慕,不过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了。
大学也听说过嵌入式这个词,不过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09 年的时候从网上找到中嵌
视频,有四张 DVD(大约 13G),下载下来后,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没什么印象,只记得
讲一些不知所云的函数,然后莫名其妙的讲怎么使用那个 44b0 的开发板,不过听完了,还
是有很大收获的,就有一种想装一个 linux 的冲动,我是大二下学期才有的自己电脑,不过
电脑的配置比较低,1g 内存,跑虚拟机就像个蜗牛,所以就想着怎么才能装个 linux,自己
用 XP 习惯了,如果全换了又舍不得,那时从书上知道 linux 的文件系统和 windows 不一样,
只有一个根分区,所以也害怕一装 linux 全盘就被格式化了,不过最后还是欲望战胜了担心,
买了张 redhat 9 的光盘,小心的装这个系统,里边的英文也不是太难,还是知道大概意思
的,所以一步步的装,最后装到我的硬盘的最后空间,重新启动,竟可以选择进入哪一个
系统了,从这之后,自己就不害怕怎么装系统了,应了那句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事要躬行。
所以我认为,买一个开发板是完全有必要的,拿到实物操作一下就不会感觉太抽象了。
后来也想学学 arm,但不知道 arm 是什么东西,所以就买了本《从 51 到 arm》,讲的
是关于 arm 的大体结构,看完后感觉,原来 arm 就是一个速度更快,接口更丰富的单片机
啊。
如果想做 linux 设备驱动的同学应该对 arm 硬件有一些了解。如果对驱动不感兴趣,完全没
有必要去看。交叉编译器会帮我们做好这些事情,他比我们更了解 arm 结构。
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了,所以自己这些兴趣就先放下了,报的北邮的信通学院通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