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互参考模型仅给出一个框架结构,并没有将其网络模型的每一层限定在统一的一种协议中,也没有给出协议的具体实现技术(即未完全定型),故又称“参考模型”,但它奠定了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成为今天设计和制定网络协议标准最重要的参考模型和依据。虽然它只是一个概念框架,但可以用于帮助理解网络中各种设备之间的复杂交互。在通信过程中OSI参考模型不起任何作用,是适当的软件和硬件来完成实际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建立起上述的概念。此节课的引入可以从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网络标准各自为战,不方便互联互通制约网络的发展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介绍引入新课。 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是通信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它为复杂的网络通信提供了有序的组织方式。开放系统互参考模型(OSI)是这个体系结构的代表,它将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模型虽然不直接参与到实际通信中,但作为教学和理解网络通信的工具,它至关重要。 我们来看物理层,这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在相邻节点间透明地传输比特流。物理层的任务包括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以及实现比特级别的传输。它关注的是物理连接的机械特性(如接口形状、尺寸和引脚布局),电气特性(如电压水平和传输速率),功能特性(如信号线的定义)以及规程特性(如数据传输的操作流程)。例如,EIA RS-232C/V.24接口标准就规定了这些特性,使得DTE(数据终端设备)和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通信。物理层还涉及传输介质的选择,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以及如何处理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是第二层,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物理层的基础上提供更可靠的传输,确保相邻节点间的无错数据传输。这一层负责成帧、拆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以及在广播式网络中的地址识别。设备如中继器和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们可以放大和整形物理信号,但不涉及数据链路层的帧处理。 继续往上,网络层(第三层)处理的是网络路由和寻址,确保数据能够穿越多个网络到达目的地。传输层(第四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如TCP/IP协议族中的TCP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更偏向于处理应用程序的交互和服务质量,例如建立和管理会话、数据加密解密以及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网络应用。 网络协议分层体系结构是通过将复杂通信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来实现的,每一层专注于其特定的责任,从而保证了网络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理解OSI模型对于学习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和故障排查都至关重要。
- 粉丝: 7
- 资源: 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