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理论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IP网络与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融合的背景下。IP交换,由Ipsilon公司提出的IP over ATM技术,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该技术旨在提高数据包的转发速度,尤其适用于高带宽、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IP交换的工作原理是对数据流的第一个包进行路由处理,然后建立ATM虚电路(VC)进行后续数据包的直通传输,避免路由器的重复处理,从而达到类似于第2层交换机的高速转发。
IP交换的关键在于对用户业务流的分类。对于长时间、大数据量、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如视频流和音频流,通过ATM虚电路进行高效传输。而对于短时间、小数据量、突发性强的业务,则沿用传统的分组存储转发方式。这一分类策略是基于IP交换技术,同时催生了诸如标签交换、ARIS、IPOA、LANE、MPOA和MPLS等新交换技术的发展。
ATM网络以其面向连接的特性,提供了一种在宽带网络中实现高效传输的手段。IP交换的本质是利用IP协议进行路由选择,通过ATM网络创建连接,将IP分组封装在ATM信元中进行传输。根据IP与ATM的融合方式,分为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两种实现方式。重叠模型中,IP和ATM网络独立运作,需要两个地址系统和两种选路协议,而集成模型仅使用IP地址和协议,简化了地址解析和信令过程。
IP交换技术的出现源于IP协议的广泛接受和应用需求的多样化。例如,IntServ综合服务体系结构试图增强IP网络的实时服务支持,通过RSVP协议进行QoS请求,并结合流量控制以优化网络性能。然而,IntServ的实现需要路由器具备强大的分组处理能力,并依赖于支持QoS的数据链路。此外,RTP协议为实时多媒体传输提供了框架,确保数据的定时、定序和负载标识,与RTCP一起用于多媒体服务器和H.323视频会议等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应用的普及,IP交换技术成为提升网络性能和适应不同业务需求的关键。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网络效率,还为实时通信、在线多媒体内容分发等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未来,随着5G、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崛起,现代交换理论将持续演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和复杂的服务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