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题目涉及的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三角形全等证明。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不同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几何问题。以下是对各个题目的解析:
1. 题目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判断零件不合格的理由。因为规定了∠A=90º,∠C=25º,∠B=25º,而实际测量得到∠BCD=150º,可以发现∠A+∠B+∠C+∠BCD不等于360º,这违反了平面图形内角和为360º的原理,因此零件不合格。
2. 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由于∠B=30°,∠C=50°,由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得∠A=180°-(30°+50°)=100°。AD是高,所以∠DAE是∠A的一半,即∠DAE=50°。而∠DAE也是∠BAC的角平分线,所以∠DAE=∠B/2=15°。因此,∠DAE=∠C-∠B。
3. 对于题目中的△ABC,已知∠A=35°,∠D=42°。因为DF垂直于AB,所以∠BFD=90°。在直角三角形DFC中,∠D+∠CDF=90°,而∠CDF=∠ACD,所以∠ACD=42°-35°=7°。
4. 因为∠B=∠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又因为∠BAD=40°,∠ADE=∠AED,所以∠CDE=∠BAD/2=20°。
5. 这是一道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延长AC至D使CD=CA,延长BC至E使CE=CB,此时△CAD全等于△CBE,所以DE=AB。这样,量出DE的长度就能得到AB两端的距离。
6. 在△ABC中,∠BAC=80°,AD垂直于BC,AE平分∠DAC。所以∠DAE=40°。又因为∠B=60°,所以∠AEC=∠DAE+∠B=40°+60°=100°。
7. 要证明AB∥DC,可以通过证明∠BEF=∠CDF。由于BE=DF,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B+∠BEF=∠D+∠CDF。已知∠B=∠D,所以∠BEF=∠CDF,从而证明AB∥DC。
8. 要证明BC=AB+DC,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BE平分∠ABC,CE平分∠BCD,所以∠ABE=∠CBE,∠BEC=∠DCE。由平行线性质,∠ABE+∠BEC=∠DCE+∠CBE,化简后得到BC=AB+DC。
9. 要证明AM是△ABC的中线,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因为BE∥CF,所以∠BAM=∠FCM,同时∠CAF=∠BEM。由于BE=CF,所以根据ASA(对应边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出AM=CM,从而AM是中线。
10. AB=AC,DB=DC,要证明BF=CF,可以通过证明△ABD全等于△ACD。因为两边AB=AC,DB=DC相等,只需要证明∠ADB=∠ADC,而这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1. 已知AB=AD,BC=DC,E、F分别是DC、BC的中点,所以DE=CF。要证明AE=AF,可以通过证明△AED全等于△AFD,利用SSS(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原则。
12. AB=AC,BD垂直于AC,CE垂直于AB,两垂足D、E相交于F。要证明BE=CD,可以通过证明△BFD全等于△CFD。因为BD=CE(垂直平分线性质),∠BFD=∠CFD(都是90°),而AB=AC,所以FD=FD,根据SSS原则,△BFD全等于△CFD,从而BE=CD。
以上就是这些典型习题中涉及到的三角形全等证明的知识点解析。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