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鼠找小老鼠》是一堂针对小班幼儿设计的语言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揭示了几个关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课程设计注重幼儿的主体性。教师白瑞琴没有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将原故事中的"看"改为"找",强调了幼儿的参与和探索,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故事中,体验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种转变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儿童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教材的选择非常关键。教师选择大象、小熊、小兔和小鸭子等大小对比鲜明的动物,使故事简洁而富有吸引力,符合小班孩子对重复和趣味性的喜好。通过小房子的变化,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在里面"的概念,同时,教具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促进了孩子们对高矮、大小等概念的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了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她蹲下来与孩子们一起活动,以商量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照顾到个体差异。例如,当孩子提出可以比较房子的大小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亲自演示,既鼓励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又在全班范围内扩展了孩子们的思考范围,展示了良好的教学引导策略。
此外,教师还巧妙地运用故事的结构来帮助孩子们回忆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进一步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老鼠找小老鼠》这堂课成功地融合了故事、游戏和互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的改编、教具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每个孩子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上,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