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标包括提供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管理计算机资源以及抽象化硬件功能。设计操作系统时,通常追求四个关键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方便性确保用户可以轻松地使用系统,有效性则关注资源利用率,可扩充性意味着系统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需求,开放性则是指系统允许添加新的功能和组件。
操作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功能。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命令行界面等,使用户无需直接与复杂的硬件交互。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管理者,负责内存管理、处理器调度、文件管理和设备驱动等,确保资源的高效分配和使用。操作系统通过抽象化硬件,将底层复杂性隐藏起来,使得软件开发更加便捷。
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是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分时系统主要目的是让用户通过多个终端同时交互,提供良好的响应时间。实现分时的关键在于多路卡和缓冲区,前者允许同时接收来自不同终端的输入,后者存储用户输入以便处理。实时系统则更注重任务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分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和实时控制系统,前者对响应时间的要求类似于分时系统,但后者要求更严格,以满足控制应用的需求。
操作系统有四大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并发性是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多个进程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和执行,而共享性允许资源被多个进程使用。虚拟性通过资源的抽象和模拟提供了资源的无限性,异步性则是由于进程执行的走走停停特性,使得进程执行顺序不可预知,但仍能保证最终的一致性。
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核心任务。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具有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动态性体现在进程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执行、暂停和终止。并发性使得多个进程可以同时执行,独立性则表示进程可以独立获取资源和调度。进程控制块(PCB)是操作系统中记录进程状态和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进程在就绪、执行和阻塞三种状态之间转换,例如,当进程被调度器选中时,从就绪变为执行;当等待资源时,从执行变为阻塞;时间片用尽则从执行返回就绪。
进程间的交互和同步可能导致进程的间断性,即并发执行时的相互制约,这会引发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的丧失,因为资源的状态可能由多个进程共同影响。引入进程的概念是为了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实现程序的并发执行,这对提高系统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进程和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进程具有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而程序只是静态的指令集,不具备这些特性。
操作系统课后题的答案涉及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时和实时系统的比较、进程管理的关键点以及进程的状态转换等知识点。这些内容构成了操作系统理论的基础,对于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