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门关注3-6岁儿童美术教育的高等教育课程,涉及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以下是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美术的分类**:美术主要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综合艺术。根据描述中的选项,美术被归类为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来传达艺术信息。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描述中提到了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创造性原则和低控制原则。其中,“设立弹性课程”体现的是发展性原则,即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
3.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审美创造目标和审美体验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四大目标。例如,“能使用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幻想”对应审美创造目标,鼓励儿童通过美术表达自我情感。
4. **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作品临摹法、情景观察法、语言描述法和联想迁移法。例如,“画音乐”是联想迁移法的运用,引导儿童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表现。
5. **儿童美术材料的选择**:适合儿童的美术材料需考虑安全性、易操作性和教育价值。如“树叶贴画”使用面状材料——蜡光纸,既环保又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6. **儿童手工发展阶段**:儿童手工发展通常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大班儿童的手工发展大多处于样式化期,表现为能创作具有一定风格的作品。
7.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吕凯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无意识涂鸦、有控制的涂鸦、圆形涂鸦和命名涂鸦。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儿童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8. **折纸材料选择**:儿童折纸活动宜选用易于折叠且不易撕裂的材料,如蜡光纸。
9.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中班幼儿通常处于象征期,能用符号和象征性图形来表现事物。
10. **儿童美术教育先驱**: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是西泽克,他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贡献。
11. **美术的价值**:美术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审美价值,它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感知。
12. **艺术起源**: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而并非壶,这是一个误解。
13. **美术教育理论派别**:里德、罗恩菲尔德、艾斯纳等人分别代表了美术教育的工具论和本质论,工具论强调美术的实用功能,本质论则注重艺术的内在价值。
14. **中国早期幼儿园**: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是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之一,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5. **儿童美术教育领域**:日本幼教专家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中既有可教的领域,也有不可教的领域,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和尊重儿童天性的理念。
1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旨在提升幼儿的审美素质,培养全面和谐的人格,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
17. **涂鸦期分类**:涂鸦期包含了四个子阶段,无意识涂鸦是最初阶段,随后是控制涂鸦、圆形涂鸦和命名涂鸦,标志着儿童绘画技能的逐步发展。
18. **手工制作技法**:串连是制作项链等手工艺品的常见方法,通过将小物件连接起来形成完整作品。
19.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通常包括意图阶段、构思与设计阶段,以及制作与装饰阶段,体现了儿童从想法到实现的过程。
20. **美术欣赏指导方法**:对话法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的核心指导方法,通过与儿童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此外,还有关于日本幼儿园教育、福禄贝尔思想的影响、艺术的功能等方面的论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