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前身,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模仿行会结构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拥有学术与教育自主权,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对后世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教育方针: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总括,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国家实际情况,通过立法确定教育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 高等教育: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涉及各类学科门类。
4.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期望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总体表述,包括智力、道德、身体和审美等多方面素质。
5. 高等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目的类似,但更聚焦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
6. 个人本位论:教育理论观点,认为教育应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个性和理性的培养,以造就完整的人。
7. 社会本位论:对立于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应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现实需求,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
8. 高校教师聘任制:高校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设定岗位,通过一定程序聘请教师,并明确其职责和条件。
9. 高等学校的学制: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反映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设置。
10. 专业:高校根据学科体系和市场需求划分的学科门类,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学习路径。
11. 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质,形成正确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12. 高校教学计划:规定高校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社会对特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13. 教学大纲:详述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通常包含说明、正文和附录。
14. 学年制:按照学年或学期安排教学进度的教学制度,以学年衡量学生的学习进步。
15. 学分制:衡量学生完成学位要求贡献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学分计算学生的学习量。
16. 通才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具备广博知识和高级思维能力的人才,强调人文素养的提升。
17.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初期阶段,主要为精英阶层服务,培养政治领导者,重视人文精神熏陶和治理能力培养。
二、填空题
1.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对近现代高等教育有直接影响。
2. 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构成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基础。
3. 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
4. 柏林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职能的正式确立。
5. “赠地学院”在美国的出现标志着高等教育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诞生。
6. 威斯康辛思想强调大学应直接为社会服务。
7. 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8. 卢梭和斐斯泰洛齐倡导个人本位主义。
9.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0.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在15%到50%之间。
11. 法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单一公立系统和多重管理部门的特点。
12. 学位评定委员会是授予学位的权力机构。
13.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立了这一制度。
14. 德国柏林大学设立的哲学博士标志着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
15. 世界主要的高校招生制度包括统一考试、单独考试和两者结合的方式。
16. 东南亚地区高校多采用统一入学考试制度。
这些概念和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学的基础框架,对理解和实践高等教育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