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P/IP的终端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的设计》是一篇关于计算机领域的毕业论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设计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该论文由燕山大学04级电子信息2班的学生宗瑞山在指导教师卢辉斌的指导下完成,答辩于2008年6月22日。
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功能设计及功能说明**:设计的模块旨在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如通过串口、USB或以太网与个人计算机进行通信。这要求模块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需求。
2) **TCP/IP协议分析**: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论文深入分析了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的可靠传输机制和IP(网际协议)的分组路由。理解这些协议对于构建稳定、高效的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3) **嵌入式设计与分析**:论文采用了基于ARM7架构的LPC2210处理器,结合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嵌入式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系统包含了以太网模块和USB主机模块的设计,以及相关驱动程序和协议栈的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论文涉及的关键技术点包括:
- **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这是一种轻量级的实时操作系统,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移植μC/OS-II使得数据采集模块具备了多任务处理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 **以太网口驱动**:为了实现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必须设计和实现相应的驱动程序,使LPC2210能够正确处理网络数据包,进行发送和接收。
- **TCP/IP协议栈的实现**:论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TCP/IP协议栈,包括TCP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断开过程,以及IP分组的封装和解封装等。
- **USB主机驱动和USB协议栈的实现**:考虑到USB接口的广泛使用,论文还涵盖了USB主机模式的驱动开发,以及USB协议栈的实现,以支持与USB设备的通信。
论文的进度安排从第1周到第16周,涵盖了从资料准备、整体设计、功能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到最后的总体试验和论文撰写,体现了整个项目从概念到实现的完整过程。
通过这篇论文,读者可以了解到构建一个基于TCP/IP的终端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所需的技术细节,包括硬件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应用,这对于理解现代数据采集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