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准。这表明了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确保数据准确无误的重要性。安全性的保障包括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审计跟踪等措施,而完整性则涉及防止数据丢失、错误输入或恶意篡改。
2.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操作(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类型)和完整性约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游标在数据库中用于处理结果集,将集合记录转换为单个记录,便于逐条处理数据,特别是在需要循环处理或有条件地处理记录时非常有用。
4. 数据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转储(定期备份数据)和登记日志文件(记录所有事务的更改),在系统故障或数据损坏时,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恢复到一致状态。
5.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是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对象模型)过渡的桥梁,它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数据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前者保证了数据库的内部表示变化不会影响应用程序,后者则确保了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
7.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有多种,如C++、VB(Visual Basic)、DEF(可能是Delphi的误写)、C#等,这些工具提供了方便的数据访问接口和编程环境。
8. 常见的数据库产品有SQL Server、Oracle和Access等,它们分别在企业级、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中广泛应用。
【选择题解析】
1. 冗余数据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和维护困难,但有时为了提高性能或数据安全性,适量的冗余是可以接受的。
2. 概念模型独立于特定的DBMS,它是更高层次的抽象,不受具体实现技术限制。
3. 主码是一个或一组属性,能唯一标识数据库表中的一行。
4. 三级模式结构的划分是为了实现数据独立性,即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方式分离。
5. 关系中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多个。
6. 关系运算包括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和逻辑运算,其中常用的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7. 基本层次联系中,记录型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但题目中提到的基本层次联系可能是指数据库中的关联,这里应该是多对一。
8. 并发操作可能导致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脏读等问题。
9. 数据库与宿主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通常通过全局变量或公共数据区实现。
10. 数据的完整性指的是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判断题解析】
1. 子模式DDL描述的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不是物理存储结构。
2. 正确,关系模型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
3. 正确,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实例就是基本表。
4. 错误,DFD是结构化方法中的数据流建模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逻辑流程,通常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
5. 正确,如果数据库只包含已提交事务的结果,那么它是处于一致状态的。
6. 错误,事务的原子性意味着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
7. 正确,数据库用户权限分为管理权限(DBA)和一般用户权限。
8. 错误,网状模型要求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个父结点。
9. 正确,CREATE TABLE命令可以定义完整性约束,系统会自动执行完整性检查。
10. 正确,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和分布独立性。
【问题解答】
由于给出的【部分内容】中没有提供具体的关系模式和题目,无法直接计算(1)、求(2)的最小等价依赖集、找出(3)的关键字,以及将R分解使其满足(4)的范式。这些都需要具体的问题描述才能进行解答。在实际考试中,这些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函数依赖、范式理论、关系代数等数据库理论知识。例如,求最小等价依赖集通常需要通过Armstrong公理进行推理,而确定关键字和满足的范式则需要理解关系模式的结构和各种范式(如1NF、2NF、3NF、BCNF等)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