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测驱动:大数据时代评价改革的新走向
#### 大背景与政策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2015年4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方案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教育质量的全面监测与评估,从而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角色与贡献
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简称“监测中心”),自2015年9月起启动了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并成功完成了三次监测任务。在此过程中,监测中心不仅构建了一个兼具国际视野、国家标准和地区特色的监测体系,还积极探索监测结果的有效应用途径,以期进一步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 基于监测结果的跟进式改革案例研究
监测中心将监测结果运用的跟进式改革案例研究视为深化监测结果应用的关键举措之一。具体而言,这一过程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1. **案例申报**:各区域和学校提交基于监测结果改进措施的具体案例。
2. **审核立项**:监测中心组织专家对提交的案例进行审查,并确定入选项目。
3. **公布立项**:向社会公布最终确定的研究项目。
4. **展开研究**:立项案例进入研究阶段,监测中心定期组织交流与指导。
5. **评选表彰**:经过评审后,对优秀案例给予表彰。
6. **宣传推广**:将获奖案例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广泛传播,以供其他地区参考。
#### 监测结果运用的推进模式
### 区域推进模式
1. **职能优势发挥**:区域内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监测结果的应用。
2. **课堂教学聚焦**:通过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3. **课题研究结合**:将监测结果运用与各级科研课题相结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4. **试点先行**:选择典型学校作为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 学校推进模式
1. **课题小组组建**:学校内部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监测结果的解读与应用。
2. **教学方式改进**:基于监测数据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3. **课外活动拓展**: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 **身心发展关注**: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品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6. **家校合作加强**: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 监测结果运用的流程与特点
监测结果运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1. **聚焦结果**:通过对监测报告的深入解读,识别存在的问题。
2. **基于数据分析**:利用监测数据发现异常现象,为改进提供依据。
3. **寻找证据**:通过质性研究补充量化数据的不足,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4. **改进措施制定**: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具体的改进措施。
5. **效果评估与反馈**:监测改进措施的执行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模式和流程,苏州市及其下属各区域和学校成功构建了一个闭环式的监测结果运用体系,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