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在细菌的基本结构中,鞭毛、细胞膜、核质和核蛋白体是构成细菌的主要部分。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胞膜是维持细菌形态并参与物质交换的结构,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而核蛋白体则是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介体并非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它是一种囊状结构,参与能量代谢。
【知识点二】:葡萄球菌表面蛋白SPA
SPA是葡萄球菌的一种表面蛋白,全称为Staphylococcal Protein A,能够与多种免疫球蛋白的Fc段结合,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
【知识点三】:肠道杆菌的乳糖发酵
大肠杆菌是能够发酵乳糖的肠道杆菌之一,这一特性在鉴别肠道菌群时很有用,通过乳糖发酵实验可以区分不同的肠道菌种。
【知识点四】:HIV蛋白与CD4分子的结合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gp120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这是病毒入侵免疫细胞的关键步骤。
【知识点五】:细菌的生长方式
细菌通常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相同的细胞。
【知识点六】:引起菌血症的细菌
某些细菌如伤寒沙门菌可以引起菌血症,即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全身性感染。
【知识点七】:朊病毒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朊病毒是引起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这类疾病包括疯牛病和新型克雅病等。
【知识点八】: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特征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核仁大,常偏于细胞一侧,这是鉴别其与结肠内阿米巴的一个重要特征。
【知识点九】:毒血症与感染类型
毒血症是指病原菌在局部繁殖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症状,但病原菌本身并未入血。
【知识点十】:葡萄球菌A蛋白与IgG的结合
葡萄球菌的A蛋白(SPA)可以非特异性地与IgG的Fc段结合,这有助于细菌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
【知识点十一】:食源性疾病与感染
食用未煮熟的鱼类食品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例如华支睾吸虫病。
【知识点十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内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生活史期,滋养体是活跃的感染阶段,包囊则有利于其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知识点十三】:毒性最强的毒素
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由肉毒梭菌产生,可引起肌肉麻痹。
【知识点十四】:腺病毒的疾病表现
腺病毒可以引起腹泻、肺炎、肝炎、结膜炎等多种疾病,但不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知识点十五】:疟原虫的发育阶段
恶性疟原虫在感染者的外周血中检测不到的发育期是环状体和裂殖体。
【知识点十六】:结核杆菌的传染途径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知识点十七】:检测血清抗体的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肥达试验、外斐实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和中和试验都是常用的检测血清中抗体的免疫学试验。
【知识点十八】: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原体
沙眼衣原体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引起沙眼等疾病。
【知识点十九】:病毒致病机理
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病毒毒素的毒性、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的组织器官亲嗜性。
【知识点二十】:引起人体幼虫移行症的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能引起人体幼虫移行症。
【名词解释】:
- BCG: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 CPE:细胞病变效应,指病毒感染细胞后导致的细胞形态变化。
- 带虫免疫:某些寄生虫感染后,宿主虽然携带病原体,但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增强。
- 抗原漂移:流感病毒等RNA病毒基因组变异,导致表面抗原微小变化的现象。
- 衣原体:一类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原核生物,引起多种感染。
【其他知识点】:
- 内毒素虽然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但各菌种的内毒素活性可能不同,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 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虽然都能消灭微生物,但作用机制不同,物理方法主要依赖能量破坏微生物,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物质与微生物反应使其失活。
- 抗毒素通常由外毒素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提取,用于中和毒素。
- 减毒活疫苗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不宜接种。
- 结核杆菌无内外毒素,但其多糖类、脂质等成分能致病。
- 白喉外毒素的A亚单位负责与细胞结合,B亚单位有毒性作用。
- 感染风疹病毒后可能引发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抗-HBc阳性并不一定表示疾病恢复,可能是持续感染或既往感染状态。
- 荚膜有助于细菌在体内定植,但与生物膜形成无关。
- 副溶血弧菌需要在含3.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 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常见病原为副溶血弧菌。
- 结核分枝杆菌通常用抗酸染色,呈现红色。
- 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常见病原是腺病毒和肠道病毒70型。
- 流脑患者除了脑脊液,还可采集血液和咽拭子标本。
- 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包括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和动物接种。
- 蛔虫和钩虫生活史的共同点包括都需要中间宿主,不同之处在于成虫寄生部位和感染方式。
- 霍乱毒素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干扰肠道水分平衡,引起剧烈腹泻。
- 真菌菌落特征通常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光泽和气味等。
- 标本采集和送检应遵循及时、无污染、适当保存原则,确保病原学检查的准确性。细菌的侵袭力包括黏附能力、胞吞、荚膜、毒素和酶等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