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相关知识点详解:
1. **关系运算**: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运算包括投影(Projection)、选择(Selection)、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和除法(Division)。其中,笛卡尔积通常会产生最大的数据量,因此可能是花费时间最长的运算。
2. **实体型转换与键**:一个实体型转换成关系模式后,关系的码(键)通常是该实体的码,即能够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3. **存取权限**:在数据系统中,对存取权限的定义称为授权(Authorization),用于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级别。
4. **并发控制**:多用户的数据库系统需进行并发控制(Concurrency Control),确保每个用户在并发操作下,仍能像面对单用户数据库一样,避免数据不一致性,如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和死锁等问题。
5. **范式理论**:如果关系模式 R 中的所有属性都是主属性,那么 R 至少是第二范式(2NF),但可能是更高范式,如第三范式(3NF)或 BCNF(Boyce-Codd范式)。
6. **并发操作的问题**:并发操作可能导致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和死锁四种情况。
7. **E.F.Codd 的贡献**:E.F.Codd 是关系数据模型的奠基人,他在1970年提出的论文主要论述了关系数据模型,这一模型后来成为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8. **完整性约束**: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属于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设置特定的数据格式或范围。
9. **SQL 语言**:SQL 语言是一种同时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特点的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数据库的管理和查询。
10. **封锁机制**: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主要手段,通过锁定数据资源来防止并发操作导致的问题。
11. **死锁诊断**:死锁的诊断可以通过等待图法,识别出循环等待的情况,进而解决死锁。
12. **冲突操作**:对同一数据的写写操作是典型的冲突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13. **关系模型的优点**:关系模型基于严格的数学概念,概念简单,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且支持多种查询方式。
14. **调查用户**:在设计数据库系统时,调查用户包括了解组织结构、业务活动、明确需求和确定系统边界等步骤。
15. **视图的作用**:视图简化用户操作,提供逻辑独立性,允许用户从不同角度查看数据,但不涉及安全保护。
16. **SQL 操作**:SQL 中的 DELETE 语句可以删除基本表中的元组,而不能删除视图本身。
17. **事务管理**:BEGIN TRANSACTION、COMMIT 和 ROLLBACK 是 SQL 中定义事务的基本语句。
18. **平凡依赖**:平凡依赖是指某个属性集对另一个属性集的完全包含,如 Sno Cname Grade → Cname Grade。
19. **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既包括逻辑优化也包括物理优化,两者都对性能有很大影响。
20. **函数依赖**:函数依赖具有传递性,即如果 A → B 且 B → C,则 A → C。
21. **SQL 特点**:SQL 语言确实结合了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特点。
22. **UNIQUE 属性**:一个表可以有多个 UNIQUE 属性或属性集,但主码(Primary Key)是唯一的。
23. **关系的概念**: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子集,因此每个关系都可以表示为二维表。
24. **3NF 与 BCNF**:若要求分解既保持依赖又具有无损连接性,可以达到 3NF,但不一定能达到 BCNF,因为3NF仅保证消除部分传递依赖。
25. **后备文件**:后备文件用于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恢复。
26. **事务特性**: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具有原子性,即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撤销。
27. **外模式形成**:数据库的外模式是在逻辑设计阶段形成的,而非物理设计阶段。
28. **逻辑独立性**:外模式/模式映像是为了保证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允许模式改变而不影响应用程序。
29. **嵌入式 SQL**:嵌入式 SQL 将 SQL 语句嵌入到主语言(如C、Java等)中,实现了数据库操作与程序的紧密集成。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诸多方面,包括关系运算、数据库设计、并发控制、事务处理、SQL语言特性和数据库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