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这意味着,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商品价值总量的概念:商品价值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它不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只受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价值总量等于商品数量乘以单位商品价值量。
3.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而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增加个别企业的产量,但不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会增加价值总量。
4. 计算题解题方法:
- 个别价值:是指某个企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比,可能高也可能低。
- 社会价值:是社会平均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价值总量: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函数,与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有关。
5. 示例解析:
- 在给定的2009年案例中,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因此个别价值下降,但社会价值不变,价值总量增加。
- 瓷碗和布的交换比例取决于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甲乙丙三家企业各自生产时间不同,但最终交换比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会影响该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但总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数量增加。
- 甲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价值总量400元,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00元,对比去年该行业的价值量,可以计算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比例。
- 甲商品价格总额的计算要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整体提升,提高50%会使得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但总价值量保持不变,因为商品数量相应增加。
6. 商品交换比例:当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而K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M商品与K商品的交换比例会改变。由于K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减半,而甲企业的M商品价值量不变,交换比例从1:2变为1:1。
总结: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主要围绕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关系,以便正确解答各类计算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