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美育类课程改革的探讨中,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是关键,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美储美"的概念强调了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美学元素,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塑造学生对美的认知、对善的传承和对真的探索。大学课程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再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个体的综合素养评价,包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社交活动表现。
在实施美育课程改革时,教师需秉持美的理念,创造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课程内容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课程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想启迪、观念更新,以及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调整。例如,美术课程可以展示材料、造型、视觉、空间、生活和精巧之美,舞蹈课程则强调动作、直观、技艺、造型、抒情和节奏之美。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具有审美价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出美的教学体验。
"以美促美"的概念表明,美育课程能够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习活力,促进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育对人格的塑造作用不可忽视,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责任担当和优良品质。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美、社会美、人之美和艺术美,通过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或现实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示美的实例,无论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还是艺术家的创作,都应该让学生亲眼见证,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对于社会美和人之美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如道德争议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现象美与本质美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美的鉴别能力和批判思维。
大学生美育类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将美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美的熏陶、感染和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内容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旨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