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安全代码编写规范》是指导软件开发人员遵循的一套准则,旨在确保软件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降低安全风险。以下是对该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解读:
1. **应用安全设计**
在软件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安全需求,与客户明确安全要求,如授权管理、用户认证和日志审计等。对于互联网应用,应注重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采用分层架构(如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确保业务逻辑隔离,减少攻击面。部署时,应实施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分离,保护核心数据。优先使用加密通信协议(如HTTPS)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对外接口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谨慎处理第三方接口的身份验证。
2. **应用安全编码**
- **输入验证**: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包括数据格式、长度及特殊字符检查,避免XSS攻击。服务器端必须进行二次验证,防止绕过客户端验证。
- **数据输出**:对用户生成的内容进行转义处理,防止XSS攻击。对于HTML片段,需检查并处理特定标签,防止挂马。避免直接使用SQL拼接,推荐使用iBatis/MyBatis框架或SQL参数化查询。
- **会话管理**:隐藏会话标识符,仅在HTTP cookie中存储,设置HttpOnly属性,防止JavaScript篡改。在每个请求或会话中使用随机令牌进行敏感操作的验证。
- **访问控制**:实现授权访问控制,限制功能的使用范围,仅授权用户访问受保护资源。
- **文件管理**:对上传文件进行格式限制,避免可执行文件上传,限制服务器上文件的直接列举和路径暴露。
- **数据加密**:避免直接存储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需要时进行加密处理。
- **错误处理**:错误响应不应泄露服务器信息,统一后台记录日志,避免调试信息和堆栈追踪的公开。
- **其他通用规范**:审阅并验证第三方库的安全性,定期更新,使用加密签名确保代码完整性和来源验证,通过加密信道传输代码。
3. **总结**
该规范强调了从设计到编码的全方位安全措施,涵盖了输入验证、输出处理、会话管理、访问控制、文件管理、数据加密、错误处理和第三方组件安全等多个层面。遵循这些规范,能显著提升软件的安全性,降低安全漏洞的风险,保护用户数据和企业资产。在实际开发中,开发者应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则,以创建更安全可靠的软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