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记知识点详解
####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概述**
1. **计算机的四大特点**:
- **信息处理的特性**: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
- **程序控制的特性**:计算机的操作是由预先编写的程序来指导的。
- **灵活选择的特性**: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计算机的行为。
- **正确应用的特性**:合理使用计算机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 **计算机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
- **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这一时期计算机体积庞大,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
- **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计算机开始向小型化发展,更多企业开始使用。
- **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个人计算机出现,开始进入家庭和办公室。
-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
- **Internet阶段**: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标志着信息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特别提到了1983年Arpanet成为首个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并且1991年中国第一条国际互联网专线的建立。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 **科学计算**:用于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模拟实验。
- **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领域的数据管理。
- **过程控制**:工业生产中的自动控制。
- **辅助工程**(CAE、CAI、CAT):设计、教学和测试等方面的支持。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发展。
- **网络应用**:互联网服务的开发和提供。
- **多媒体应用**:图像、音频和视频处理等。
**第二节:计算机硬件系统**
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 **硬件**具有原子的特性,成本相对较低但运行速度快;而**软件**具有比特的特性,成本较高但速度较慢。
- 硬件和软件在功能上具有等价性和同步性。
2. **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四个层次**:
- **芯片**:最基本的硬件单元,如CPU。
- **板卡**:包含多个芯片的电路板。
- **整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 **网络**: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形成的系统。
3. **计算机硬件种类**:
-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 IEEE1989年的分类方式: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 当前实际应用中的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等。
4. **计算机的主要指标**:
- **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
- **速度**:MIPS衡量整数指令执行速度,MFLOPS衡量浮点指令执行速度。
- **容量**:以Byte为单位,衡量存储能力。
- **数据传输率**:以bps为单位,衡量数据传输的速度。
- **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来衡量。
- **产品名称和版本**:通常情况下,版本越高,性能越好。
5. **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从Intel 8080(8位)到Intel 8088(16位),再到奔腾(32位),最后到安腾(64位)。
6.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 **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指令流水线,同时执行多个指令,提高处理能力。
- **超流水线技术**:通过增加流水线级数来提高时钟频率,从而提升处理速度。
- **分支预测**:预测程序分支的走向,优化指令执行流程。
- **双CACHE哈佛结构**:将指令和数据分开存储,提高访问效率。
- **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增加数据传输的宽度。
- **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 **内置错误检测和校验技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 **支持多重处理**:通过多核技术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7.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 **64位处理机**: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地址空间。
- **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改进了指令集的设计,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
- **奔腾系列**:32位处理机,采用了RISC技术。
- **SSE指令集**:增强了多媒体处理能力。
8. **主板组成**:主要包括CPU、存储器、总线、插槽以及电源等部件。
- 主板分类多样,包括按照芯片集、CPU型号、数据端口、主板规格、CPU插座以及扩展槽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以上是对2010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记中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