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使用)复试 英语自我介绍 成功上岸985高校

    英语自我介绍(原则对简历的高度概括和凝炼) 英语自我介绍和英语问答都是重在流畅和自信(而不是侧重于语法) 难一点的词汇有音标注释 针对有工作的考研 可以稍微修改为自己的模板使用

    0
    134
    18KB
    2022-06-07
    29.9
  • 一款好用的科研PDF阅读器,Sumatra PDF

    一款好用的科研PDF阅读器,开源。可做笔记。

    0
    176
    7.13MB
    2022-06-06
    5
  •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实施报告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实施报告

    5
    65
    631KB
    2022-06-06
    2.9
  • 博士生面试/复试综合汇报PPT模板+案例

    2022年成功上岸的博士生面试/复试综合汇报PPT模板+案例。涉及01-1个人简历 01-2求学工作经历荣誉奖励 01-3学习成绩 01-4学习成绩 02-1硕士研究方向及发表论文 02-2主持及参加的课题和创新团队 03-1研究现状及发展 03-2研究思路设想与拟解决问题 03-3研究技术路线设想 03-4研究规划与目标

    5
    365
    6.22MB
    2022-06-06
    44.9
  • 昆明理工大学考博英语词汇真题(范围)

    昆明理工大学考博英语词汇真题(范围),复习单项选择词汇,做题记单词。2022年笔试在线,因压缩一半的时间,没有词汇。

    5
    68
    2.53MB
    2022-06-06
    17.9
  • hadoop-eclipse-plugin-1.2.1.jar

    ant编译的hadoop-eclipse-plugin-1.2.1.jar 经测试eclipse-java-juno-SR2-linux-gtk.tar.gz 4.2.2 是成功的

    4
    60
    5.61MB
    2013-08-20
    19
  • 2010.06-2012.06英语六级真题答案整理和分析

    自己从一网站上整理的2010.06-2012.06英语六级真题答案整理和分析

    0
    80
    906KB
    2012-11-06
    0
  • 软件工程之专题十一: 系统工程知识

    专题十一: 系统工程知识 1. 系统与系统工程: 1.1 系统的概念: 系统就是由多个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说的更详细一点就是: [1] 系统是由各个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 [2] 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3] 系统是有目标的; [4] 系统和环境有关,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5] 系统有强烈的整体性,单元要服从整体。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系统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对系统概括为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和终极性,其中整体性是系统思想的核心观点,整体性不等于局部特性之和; 1.2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以按照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分类,一般的分类方法有5种: [1]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静态系统、控制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和宇宙系统 [2] 按系统的抽象程度: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体系统 [3] 按系统的功能:经济系统、军事系统、电力系统和铁路信息系统 [4] 按系统的内部结构、形态: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确定性系统和随机系统; [5] 按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1.3系统的特性 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 整体性:系统中的元素是有机结合的 [2] 层次性:系统中的每个元素仍然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 [3] 相关性:系统内各个元素是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4] 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标 [5] 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中; 1.4系统与环境 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其相关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统称为系统的环境。系统从环境中产生,在环境中运行、延续和演化。 系统的能控与能观:也可以称为可控和可观,这在控制系统中是重要的概念; 系统的接口与耦合:是指系统与环境的结合点或者是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在信息系统中接口的作用十分重要。系统的耦合是指系统之间的联系,某些系统之间不容易耦合,可以采用缓冲器或者是中间件与之联系。 系统的自组织性:子系统之间的自发通过相互作用就能产生协同想象和相干效应,形成自己一定的组织功能和时空结构,使系统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 1.5系统工程与系统方法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其核心是组织管理与决策。所谓的系统工程主要有两层意思: 1) 作为学科,它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新学科; 2) 作为工程,它又是一们工程技术,具有一般工程技术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 系统的思想即吧研究对象作为整体来考虑,着眼于整体最优进行, 1.6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工程一般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等信息技术于产品为基本构件的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工程的特征: 1) 信息系统工程是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和信息工程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2) 信息工程基于数据库系统; 3) 信息工程的目标是建设计算机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4) 信息工程是有多种技术和学科的综合; 5) 是一个以生产信息、辅助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社会系统工程; 6) 以数据库系统为中心,而且已经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上; 信息系统工程的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1) 数据处理时代:中央处理机 2) 微机时代:分布式处理 3) 网络时代:规模更大、复杂性更高 2.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2.1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似乎对现行的系统进一步详细调查,将调查到的文挡资料集中,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为系统开发提供所需的资料,并提交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分析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分析结果,提出信息系统的各种设想和方案,并对所有的设想和方案进行分、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在用户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方式的情况下,将它明确的表达成书面资料—系统分析报告,即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是得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1) 对当前的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收集数据; 2) 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 对现状分析,提出改良意见和新年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4)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 编写系统方案说明书 2.2结构化分析方法 采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对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步骤出发: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对处理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在完全弄清楚用户对新系统的确切要求后,用统一、规范的图表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它是系统开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①系统范围和系统目标分析: 确定系统的范围、定义业务目标,主要完成3个任务:  确定系统范围:把系统范围文档化;  确定系统需求:把业务目标、系统目标和关键功能需求文档化;  系统内容说明书:系统反问、需求描述和分析中产生的其他信息 ②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调查组织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了解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划分各个功能,分清组织内各种流向,如物资流(正向)、资金流(反向)和信息流(双向),可以使用组织结构图和业务功能图来分析; ③系统性能分析: 性能评价指标是客观评价信息系统性能的依据,一般包括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系统联机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吞吐量、操作灵活性,系统加工数据的准确性,系统的可扩充性等。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个行业业务流程的过程,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哥哥业务处理的意义,位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议,为系统的数据流程化提供 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组织结构于业务流程详细调查: 按现行系统物质、信息或数据流动的过程,逐个调查现行系统中每个环节物质流、信息流或数据流,以弄清每个环节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的来源和去向,并将现行系统按数据加工的顺序进行描述。 ②业务流程图和系统概况图: 业务流程分析是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现行系统概况图再现行系统业务流程图基础上提取系统的基本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存储和外部环境等编制而成。 ③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改善和再造,。其中改善是对原来业务流程的连续的、渐进的改善,而再造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根本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使企业的关键绩效得到提高。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就是吧数据再现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等物理组成,单纯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目的就是确定数据项,合适的数据流向和合适的处理过程,并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出现的问题。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输入流、输出流和处理过程。数据流是用于记录系统中各种流的抽象表达形式。数据流贯穿在组织内的每个活动中,数据流是用以控制其他流的,而事务流则是被控制的对象。 数据流图是一种便于用户理解、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是逻辑模型的组成部分。数据流图是信息活动的抽象,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 明确系统边界  总体上遵循自顶向下的原则  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 数据流图的绘制一般用以下步骤:  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 绘制系统内部数据流  对复杂加工进行分解

    4
    381
    80KB
    2011-06-05
    10
  • 软件工程之专题十:算法分析与设计

    专题十:算法分析与设计 1.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   1.1 迭代法   1.2 穷举搜索法   1.3 递推法   1.4 递归法   1.5 贪婪法   1.6 分治法   1.7 动态规划法   1.8 回溯法 算法基础部分: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算法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算法具有以下5个属性: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是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存在二义性。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可行性:一个算法是可行的就是算法描述的操作是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的。   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取自于某个特定对象的集合。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同输入有着某些特定关系的量。 所以对应的算法设计的要求:   正确性:算法应满足具体问题的需求;   可读性:算法应该好读,以有利于读者对程序的理解;   健壮性:算法应具有容错处理,当输入为非法数据时,算法应对其作出反应,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输出结果。   效率与存储量需求: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的时间;存储量需求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一般这两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1.1 迭代法: 迭代法是用于求方程或方程组近似根的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设方程为f(x)=0,用某种数学方法导出等价的形式x=g(x),然后按以下步骤执行: (1)选一个方程的近似根,赋给变量x0; (2)将x0的值保存于变量x1,然后计算g(x1),并将结果存于变量x0; (3)当x0与x1的差的绝对值还小于指定的精度要求时,重复步骤(2)的计算。 若方程有根,并且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近似根序列收敛,则按上述方法求得的x0就认为是方程的根。上述算法用C程序的形式表示为: 【算法】迭代法求方程的根 { x0=初始近似根; do { x1=x0; x0=g(x1); /*按特定的方程计算新的近似根*/ } while ( fabs(x0-x1)>Epsilon); printf(“方程的近似根是%f\n”,x0); } 迭代算法也常用于求方程组的根,令 X=(x0,x1,…,xn-1) 设方程组为: xi=gi(X) (I=0,1,…,n-1) 则求方程组根的迭代算法可描述如下: 【算法】迭代法求方程组的根 { for (i=0;i<n;i++) x[i]=初始近似根; do { for (i=0;i<n;i++) y[i]=x[i]; for (i=0;i<n;i++) x[i]=gi(X); for (delta=0.0,i=0;i<n;i++) if (fabs(y[i]-x[i])>delta) delta=fabs(y[i]-x[i]); } while (delta>Epsilon); for (i=0;i<n;i++) printf(“变量x[%d]的近似根是 %f”,I,x[i]); printf(“\n”); } 具体使用迭代法求根时应注意以下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1)如果方程无解,算法求出的近似根序列就不会收敛,迭代过程会变成死循环,因此在使用迭代算法前应先考察方程是否有解,并在程序中对迭代的次数给予限制; (2)方程虽然有解,但迭代公式选择不当,或迭代的初始近似根选择不合理,也会导致迭代失败。 1.2 穷举搜索法: 穷举搜索法是对可能是解的众多候选解按某种顺序进行逐一枚举和检验,并从中找出那些符合要求的候选解作为问题的解。 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有限种可能,在没有更好算法时总可以用穷举搜索的办法解决,即逐个的检查所有可能的情况。可以想象,情况较多时这种方法极为费时。实际上并不需要机械的检查每一种情况,常常是可以提前判断出某些情况不可能取到最优解,从而可以提前舍弃这些情况。这样也是隐含的检查了所有可能的情况,既减少了搜索量,又保证了不漏掉最优解。 【问题】 将A、B、C、D、E、F这六个变量排成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这六个变量分别取[1,6]上的整数,且均不相同。求使三角形三条边上的变量之和相等的全部解。如图就是一个解。 程序引入变量a、b、c、d、e、f,并让它们分别顺序取1至6的整数,在它们互不相同的条件下,测试由它们排成的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三条边上的变量之和是否相等,如相等即为一种满足要求的排列,把它们输出。当这些变量取尽所有的组合后,程序就可得到全部可能的解。细节见下面的程序。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b,c,d,e,f; for (a=1;a<=6;a++) //a,b,c,d,e依次取不同的值 for (b=1;b<=6;b++) { if (b==a) continue; for (c=1;c<=6;c++) { if (c==a)||(c==b) continue; for (d=1;d<=6;d++) { if (d==a)||(d==b)||(d==c) continue; for (e=1;e<=6;e++) { if (e==a)||(e==b)||(e==c)||(e==d) continue; f=21-(a+b+c+d+e);//最后一个用减法算 if ((a+b+c==c+d+e))&&(a+b+c==e+f+a)) { printf(“%6d,a); printf(“%4d%4d”,b,f); printf(“%2d%4d%4d”,c,d,e); scanf(“%c”); } } } } } }

    0
    407
    240KB
    2011-06-05
    35
  • 软件工程之专题九:数据结构知识

    专题九:数据结构知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及有关的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语言编译要使用栈、散列表及语法树;操作系统中用队列、存储管理表及目录树等;数据库系统运用线性表、多链表及索引树等进行数据管理;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依求解问题性质的差异将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如广义表、集合、搜索树及各种有向图等等。学习数据结构目的是要熟悉一些最常用的数据结构,明确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知道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并结合各种典型应用说明它们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的动态性质及实际的执行算法,进一步提高软件计和编程水平。通过对不同存储结构和相应算法的对比,增强我们根据求解问题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将问题求解算法的空间、时间及复杂性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能力。 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对数据结构部分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因此,本专题从数据结构的概述出发,对基本的概念引出常用的数据结构类型的介绍和讲解,同时在讲解各种数据结构中间采用算法与数据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在算法步骤中使用数据结构,对数据结构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讲解了与数据结构紧密相关的排序和查找算法,以及一些以往考试题的分析。 1. 数据结构概述 数据结构研究了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刻画了应用中涉及到的数据的逻辑组织;也描述了数据在计算机中如何存储、传送、转换。 学习数据结构注意的问题:  系统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及其不同实现。  了解并掌握各种数据结构上主要操作的实现及其性能(时间、空间)的分析。  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使用特性,在算法设计中能够进行选择。  掌握常用的递归、回溯、迭代、递推等方法的设计  掌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 掌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在学习数据结构的知识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概念。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中就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项: 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上的基本操作: ◆插入操作 ◆删除操作 ◆更新操作 ◆查找操作 ◆排序操作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对象及相互关系和构造方法,一个数据结构B形式上可以用一个二元组表示为B=(A,R)。其中,A是数据结构中的数据(称为结点)的非空有限集合,R是定义在A上的关系的非空有限集合。 根据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下列4类基本结构。 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一个的关系。 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关系。 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 数据结构中,结点与结点间的相互关系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为映象)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也称存储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任何一个算法的设计取决于选定的数据(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两类: 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和串 非线性结构:树、图 数据的存储方法有四类: 顺序存储方法 链接存储方法 索引存储方法 散列存储方法 2. 常用数据结构 2.1线性表 在数据结构中,线性结构常称为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是由n个相同数据类型的结点组成的有限序列。 其特点是:在数据元素的非空有限集合中,  ◆存在唯一的一个被称做“第一个”的数据元素  ◆存在唯一的一个被称做“最后一个”的元素数据元素  ◆除第一个之外,集合中的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前驱  ◆除最后一个之外,集合中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后继 一个由n个结点e0,e1…,en-1组成的线性表记为:(e0,e1…,en-1)。线性表的结点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长度为0的线性表称为空的线性表,简称空表。对于非空线性表,e0是线性表的第一个结点,en-1是线性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线性表的结点构成了一个序列,对序列中两个相邻结点ei和ei-1,称前者是后者的前驱结点,后者是前者的后继结点。 线性表最重要的性质是线性表中结点和相对位置是确定的。 线性表的结点也称为表元,或称为记录,要求线性表的结点一定是同一类型的数据。线性表的结点可由若干个成分组成,其中唯一标识表元的成分成为关键字,简称键。 线性表是一个相当灵活的数据结构,它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增长或缩短。对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如下:  INITIATE(L)初始化操作  LENGTH(L) 求长度函数  GET(L,i) 取元素函数  PRIOR(L,elm)求前驱函数  NEXT(L,elm) 求后继函数  LOCATE(L,x) 定位函数  INSERT(L,i,b)插入操作  DELETE(L,i) 删除操作 有多种存储方式能将线性表存储在计算机内,其中最常用的是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根据存储方式的不同,其上述的运算实现也不一样。 ◆ 顺序存储:是最简单的存储方式,其特点是逻辑关系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通常使用一个足够大的数组,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将线性表的结点依次存储在数组中。 顺序存储方式优点:能直接访问线性表中的任意结点。 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a[i]的存储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 LOC(ai)=LOC(a1)+(i-1)*l 式中LOC(a1)是线性表的第一个数据元素a1的存储位置,通常称做线性表的起始位置或基地址。 顺序存储的缺点: 1) 线性表的大小固定,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不利于节点的增加和减少; 执行线性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要移动其他元素,不够方便; ◆链式存储 线性表链接存储是用链表来存储线性表。 单链表(线性链表): 从链表的第一个表元开始,将线性表的结点依次存储在链表的各表元中。链表的每个表元除要存储线性表结点的信息以外,还要有一个成分来存储其后继结点的指针。 线性链表的特点是:每个链表都有一个头指针,整个链表的存取必须从头指针开始,头指针指向第一个数据元素的位置,最后的节点指针为空。当链表为空时,头指针为空值;链表非空时,头指针指向第一个节点。 链式存储的缺点: 1) 由于要存储地址指针,所以浪费空间; 直接访问节点不方便; 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是另一种形式的链式存储结构,是单链表的变形。它的特点就是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头结点,整个链表形成一个环。因此,从表中任意一个结点出发都可以找到表中的其他结点。 循环链表和单向链表基本一致,差别仅在于算法中循环的条件不是结点的指针是否为空,而是他们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 循环链表最后一个结点的 link 指针不为 0 (NULL),而是指向了表的前端。 为简化操作,在循环链表中往往加入表头结点。 循环链表的特点是:只要知道表中某一结点的地址,就可搜寻到所有其他结点的地址。 循环链表的示例: 带表头结点的循环链表 : 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是另一种形式的链式结构,双向链表的结点中有两个指针域,其一指向直接后继,另一指向直接前趋。双向链表克服了单链表的单向性的缺点。 前驱方向 后继方向 双向链表也可以有循环表,链表中存在两个环。一个结点的前趋的后继和该结点的后继的前趋都是指向该结点的。 p == p→lLink→rLink == p→rLink→lLink 2.2 栈 栈(Stack)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表尾端称栈顶(top),表头端称栈底(bottom)。 若有栈 S=(s0,s1,…,sn-1)则s0为栈底结点,sn-1为栈顶结点。通常称栈的结点插入为进栈,栈的结点删除为出栈。因为最后进栈的结点必定最先出栈,所以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点。可以用一下一个图形来形象的表示: 栈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栈和链栈 顺序栈即栈的顺序存储结构是,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设指针top指示栈顶元素的当前位置。 栈也可以用链表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栈简称链栈。若同时需两个以上的栈,则最好采用这种结构。对于栈上的操作,总结如下,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些程序,一个大的程序都是由一些对数据结构的小的操作组成的。 顺序存储的栈的基本操作如下: 判断栈满: int stackfull(seqstack *s) { return (s->top= =stacksize-1); } 进栈: void push(seqstack *s,datatype x) { if (stackfull(s)) error(“stack verflow”); s->data[++s->top]=x; } 判断栈空: int stackempty(seqstack *s) { return (s->top= = -1) } 出栈: datatype pop(seqstack *s) { if (stackempty(s)) error(“stack underflow”); x=s->data[top]; s->top--; return (x); }

    4
    621
    507KB
    2011-06-05
    11
  • 分享王者

    成功上传51个资源即可获取
关注 私信
上传资源赚积分or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