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计算机病毒防治文档,按照病毒危害分为7类 一、 目的: 为了应对公司网络中计算机病毒事件,有效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当病毒侵入后,准确判定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以确保用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特编写此文档 二、 适用范围: 总部、区域、分公司、门店专职(兼职)运维工程师岗 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保护个人和企业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软件攻击的关键环节。病毒的危害多样,从降低工作效率到严重的数据破坏和信息窃取,无一不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本篇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实用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专职或兼职运维工程师。 预防是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推荐的做法包括: 1. 安装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如瑞星2008网络版和360安全卫士,或者Nod32 2.7配合360安全卫士。这些软件应设置为自动升级,以确保能抵御最新的病毒威胁。 2. 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使用360安全卫士等工具来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设定下载路径,确保补丁的及时更新。 3. 关闭不必要的系统服务,例如“ShellHardwareDetection”服务,以阻止自动播放功能,降低病毒通过USB设备传播的风险。同时,取消网络和文件共享设置,减少病毒通过网络入侵的可能性。 4. 对于来自好友和同事的链接和附件,应谨慎处理,先用杀毒软件检查后再打开,避免点击潜在的恶意链接。 5. 定期进行全盘病毒扫描,利用杀毒软件的定时扫描功能,确保系统时刻处于安全状态。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性包括其自我复制能力、主动传染性、破坏性、寄生性、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使得病毒能够在系统中潜伏,不易被察觉,并在适当的时候造成破坏。 计算机病毒根据其危害可大致分为七类: 1. 破坏硬件类:病毒可能篡改BIOS存储区,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 2. 破坏数据类:病毒会破坏硬盘分区表,导致数据丢失。 3. 影响网络类:占用网络资源,影响网络通信。 4. 窃取用户信息类:盗取敏感数据,如账号和密码。 5. 影响程序运行类:修改程序文件,使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6. 影响系统性能类:消耗系统资源,降低系统性能。 7. 影响外接设备类:干扰外部设备的连接和使用。 当计算机出现病毒引起的故障时,如硬件损坏或数据丢失,应采取以下处理步骤: 1. 对于硬件故障,如BIOS损坏或MBR被锁定,首先要尝试修复BIOS,恢复分区表备份,并启用硬件防修改保护。 2. 对于数据丢失或篡改,可以使用专杀工具清除病毒,解密被加密的文件,或利用乱码修复工具恢复受损数据。 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应包括预防、检测和响应三个环节。通过定期维护、更新防护软件、提高用户安全意识,以及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可以显著降低计算机病毒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及个人的信息安全。
- 粉丝: 3
- 资源: 1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