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中文化 编程 翻译 规则

preview
共2个文件
odt:1个
pdf:1个
需积分: 0 4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09-04-13 收藏 391KB GZ 举报
在Linux系统中,为了使软件和用户界面适应中文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中文化( localization,简称l10n)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编程、翻译以及遵循特定的规则,确保软件不仅功能完善,而且对中文用户友好。下面将详细讨论Linux中文化编程和翻译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Glibc和locale**: Linux中的本地化依赖于GNU C库(Glibc)提供的locale支持。locale是定义了区域设置,包括语言、字符集、日期格式等的环境。`locale-gen`命令可以生成所需的locale配置,`export LANG=zh_CN.UTF-8`则可以设置当前shell的locale环境为简体中文UTF-8。 2. **gettext工具**: 在编程阶段,`gettext`是一个常用的翻译工具,它提供了处理国际化字符串的函数,如`_()`和`gettext()`,方便程序中的文本提取和翻译。开发者需要在源代码中使用这些函数包裹需要翻译的字符串。 3. **PO和MO文件**: `gettext`生成的`.po`(Portable Object)文件是翻译人员工作的主要文档,其中包含了所有待翻译的字符串和它们的上下文。翻译完成后,使用`msgfmt`工具将`.po`文件编译成二进制的`.mo`(Machine Object)文件,供程序运行时加载和使用。 4. **Qt或GTK+的国际化**: 对于使用Qt或GTK+这类图形界面库的程序,它们也有内置的国际化支持。例如,Qt的`QTranslator`类和GTK+的`gettext`宏,都可以配合`.po`和`.mo`文件实现界面的中文化。 5. **国际化设计**: 在编程阶段,应遵循一些最佳实践,如将硬编码的文本字符串移到可翻译的资源文件中,确保程序的代码和用户界面内容分离,以便于后期的翻译工作。 6. **翻译规则**: 翻译不仅仅是将英文文本直接转换为中文,还需要考虑语境、文化差异和用户习惯。例如,日期和时间格式、数字和货币符号的显示,以及菜单和按钮的命名,都应符合中文用户的阅读习惯。 7. **测试和调试**: 完成翻译后,需要在不同locale环境下测试程序,确保翻译后的文本能够正确显示,且不影响程序功能。使用`localedef`创建测试locale,利用`env`或`source`命令临时改变shell的locale环境进行测试。 8. **版本控制和协作**: 翻译工作通常涉及多人协作,因此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管理`.po`文件至关重要,可以追踪翻译历史,合并不同人的工作,并避免冲突。 9. **国际化框架**: 如i18n(internationalization)框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资源文件管理、翻译工具、语言切换等功能,简化了整个中文化过程。 10. **社区贡献**: 许多开源项目依赖社区的贡献进行翻译,如Transifex、Weblate等平台提供了在线翻译和协作的功能,使得非开发人员也能参与到软件的中文化工作中来。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实现Linux系统的中文化,让中文用户能更加舒适地使用各种软件。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开发者和翻译者来说,都是提高软件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