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通常包含对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考察。以下是从给定文件中提取的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考察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作者、文学流派、文学形式和手法的理解。例如,《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刘向(B项),而非郭茂倩、司马迁或班固。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D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C项)。冰心的作品《往事》(——之十四)采用了托物言志(B项)的文学手法。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象征(C项)。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是插叙(D项)。
多项选择题涉及对作品的分类、作家作品集、文章中主题的分析等方面。比如,属于七言律诗的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和社甫的《登高》(A项和D项)。朱自清创作的作品集包括《踪迹》和《背影》(A项和C项)。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提出了长辈对子女关怀的多方面内容(A项、B项、C项和E项)。屠格涅夫的《门槛》通过象征性形象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情感(B项和C项)。构成完整小说世界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和环境(A、B、C、D、E项)。培根在《论学问》中提出治学的目的是变化气质(D项)。
填空题、词语解释题和翻译题考察对文学作品中的名句、特定词汇和语句的理解和解释能力。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辛弃疾《摸鱼儿》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等。
简答题和简析题考察对作品主题、文学形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例如,柳永《八声甘州》反映了封建时代士大夫的生活和情感;《宝玉挨打》中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批判了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对人性的压抑;《香市》一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的今昔变化,表达了对传统文明变迁的思考。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学语文考试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对文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分析和评价能力。考生需要对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外国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文学理论、修辞手法等基本文学知识。此外,考试还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