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旨在提升组织效率和员工绩效。这一概念起源于著名经营学者Peter Drucker在1954年的著作《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中提出的理论。Drucker认为,企业应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通过共同的目标凝聚成员力量。E. Schreyogg进一步将目标管理具体化,强调了预期结果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提高经营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它结合了行为科学原理,通过主管与下属之间的协商,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实施目标管理的程序包括三个阶段:
1. 目标设定阶段:通过全体会议发现并解决问题;主管明确公司总目标并向下属传达期望;下属独立制定目标;然后,主管与下属会谈确定暂定目标,并采取必要措施;确认修订后的目标,由下属保存正本,副本留作主管参考,并在全体员工中公开目标。
2. 目标达成过程:在这个阶段,主管需授权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信息,并设定定期汇报机制;同时,主管与下属进行频繁的沟通,共同处理异常情况,并在需要时调整目标。
3. 成果评价阶段:下属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与主管进行会谈,以达成共识;最终,由主管进行正式评价,并在成果发表会上分享,评价结果可用于人事决策如晋升、加薪和考核。
订立目标具有多重功能:
1. 推动前进式管理,激发持续改善;
2. 提供工作动力,聚焦关键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3. 有助于解决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4. 培养有能力的员工,提升个人能力;
5. 强化团队协作,增强员工之间的关联感。
方针管理则是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策略性的规划和执行,通常涉及年度方针的制定,通过自上而下的方针展开,确保组织的每个层级都有清晰的工作指南。方针与目标的差异在于方针更具有宏观指导性,而目标则是具体可衡量的成果。
年度工作目标设定遵循一定的作业流程,如总经理主持的目标订定会议,部门一级和二级单位的参与,以及目标修订、确认和发布等步骤。这个过程确保了公司整体战略与各部门目标的一致性,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工具,通过明确目标、有效沟通和公正评价,可以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