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历程】
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1992年,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1992年的改革是由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推动了“两则两制”的颁行,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改革会计核算管理模式,集中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和及时性。
1998年的调整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制度,2001年的接轨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联系加强。2006年是改革的关键年份,我国颁行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原来的12项减少到8项,强化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如真实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及及时性。
【我国当前企业会计改革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会计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和透明度。
2.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强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持续修订和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准则,使其更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接轨的要求。
4.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
5. 适应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进一步与国际趋同,减少跨国企业的会计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最新进展】
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IFRS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IASB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结构上,强调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的财务会计信息,关注成本效益、重要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稳健性、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和中立性等要素。这些原则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满足受托责任的需求。
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