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探讨人生的价值与价值观,这是哲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何种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加深他们对这一观念的理解,即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需要。
人的价值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创造价值,二是享受价值。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行动,既为社会做出贡献,也从中得到满足和回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特别是他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这里的“贡献”并不仅限于物质成就,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付出,如道德品质、智慧启迪等方面。
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可以对比“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的价值观转变,揭示价值观对社会行为的深远影响。此外,正反两面的人物事迹也能生动展示价值观对个人选择和人生道路的导向作用。
在具体知识点上,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包括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价值则体现在两个方面:创造价值(对社会的贡献)和享受价值(从社会获得的满足)。对人的价值进行评价,不应仅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而应侧重其对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例如,马克思的观点表明,人不应仅为自己劳动,而应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的事迹则证明,一个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的双重身份。
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选择人生道路有着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认知和行动选择,进而影响个人的成功与否。
政治课程中关于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他们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如何通过行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