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曲折性和地域不平衡性。以下是对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投资中心与布局**:从提供的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广州、香港、上海、汉口、九江、福州等地。这些地区的投资布局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后的经济发展趋势,投资布局深受外部势力影响,特别是西方列强的经济渗透。
2. **地区分布失衡**:材料中的数据和问题2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区域分布不均,面粉工业和纺织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反映出工业发展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也揭示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3. **发展高潮的共同原因**:图中所示的两次民族工业发展高潮,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4. **经济形式的演变**:图示中的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民族资本企业,这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晚清到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
5. **政府的扶持政策**:民国初年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公司保息条例》和《暂行工艺品嘉奖章程》,这些政策旨在鼓励和保障民族工业的发展,减轻企业的负担,体现了政府在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方面的作用。
6. **运输业的发展**:表格显示1911年至1921年间,中国民营轮船公司的船只装载量显著增加,反映出运输能力的提升,这与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的改善。
7. **通货膨胀**:1947年的上海,法币贬值严重,导致了实物商品(如药品、日用品)被当作价值储存手段,反映了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8. **爱国运动的推动**:刘鸿生的成功案例指出,20世纪初的爱国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本国产品,支持民族工业,这成为了推动民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9. **民营工业的增长**:1912年至1920年,棉纱、面粉、卷烟等主要民营工业的快速成长,可能受到了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中国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10.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一时期的经济奇迹指的是在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并未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战后列强的回归使得这种短暂的繁荣难以持久。
11. **企业内迁**: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至西南地区,这一举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但并未改变西南地区的经济落后状况,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和影响。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环境、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社会运动等,其发展态势曲折多变,地域分布不均,体现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特有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