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运动的普遍性:明代诗人钱宰的《拟古》一诗描绘了自然界万物持续不断的运动变化,强调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这是运动的普遍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王夫之的言论表达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中,一切都在运动,但这种运动并不是无规则的,而是通过相对静止的状态展现出来。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 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将运动归结为概念或心灵的活动,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他们忽视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错误地认为运动只存在于意识或概念之中。
4. 规律的可知性和利用性:四川宜宾地震预警系统的实例表明,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应用。
5.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哲学思想。"稳"代表相对静止,"求进"则代表绝对运动,国家政策既要保持稳定,也要寻求进步,这正是物质世界运动与静止相结合的体现。
6. 规律的客观性: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揭示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主观意愿影响。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中华文明倡导的“天人合一”观念,基于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性的认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方式,人类应当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
8. 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科技进步使“树上结西瓜”成为现实,这说明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造福人类。
这些内容涵盖了运动的普遍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唯心主义的运动观、规律的性质(可知性、利用性、客观性)以及自然界物质性和统一性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是高中政治课程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