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用于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的系统。它最初由Google设计并捐赠给了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来维护,现已成为容器编排领域的事实标准。
在Kubernetes系统中,组件可以分为Master组件和Node组件:
Master组件负责整个集群的控制和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组件:
- API Server(api-server):作为Kubernetes系统的控制接口,其他所有组件通过它进行通信。
- Scheduler(调度器):负责调度容器运行在哪个节点上。
- Controller Managers(控制器管理器):包括Node Controller、Replication Controller等,负责维护集群的状态。
Node组件负责在各个节点上运行容器应用,主要包括:
- Kubelet:确保容器都运行在Pod中。
- Kube-Proxy:负责为Pod提供网络代理,实现Service的抽象。
- cAdvisor(Container Advisor):用于监控容器资源使用情况。
容器运行时(Container Runtime)是Kubernetes运行容器所依赖的环境,支持多种容器运行环境,包括Docker和rkt。
etcd是一个轻量、分布式的键值存储系统,用来保存所有集群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集群的状态信息,比如所有节点、Pod、Service等。
Service和Pod是Kubernetes用来部署和管理应用的两个核心概念。Service定义了一组Pod的访问规则,而Pod是Kubernetes中最小的部署单元。
在Kubernetes中,Service的外部访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
- NodePort:通过指定一个端口映射到Pod的端口,实现外部访问。
- LoadBalancer:在云环境中,Kubernetes可以自动创建一个负载均衡器,并将服务通过它暴露给外部。
- Ingress:是一个API对象,管理外部访问到集群服务的HTTP和HTTPS路由,支持基于名称的虚拟托管,而不需要创建多个LoadBalancer或NodePort。
在路由规则方面,例如,通过iptables规则来实现负载均衡,具体如NodePort的规则、SVC-A的规则以及Service到Pod的DNAT规则等。
Kubernetes也支持不同类型的Service,如ClusterIP(仅在集群内部访问)、NodePort(通过节点端口访问)、LoadBalancer(外部负载均衡器)和Ingress(4层、7层负载均衡)。
在对Service进行维护时,外部负载均衡器、F5、Haproxy集群等都可以用于提供外部访问和外部负载均衡。而Ingress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规则设置,包括4层和7层负载均衡,通过定义特定的规则来实现对服务的流量管理。
Kubernetes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简化容器化应用的部署和扩展,无论是在私有环境还是在云环境中。通过将应用容器化,Kubernetes能够提高应用的部署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以及实现跨多个服务器的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