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多个领域。以下是根据题目内容解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核心因素,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 **训练目的论**:材料中的观点强调训练应关注灵魂和精神本质,这倾向于个人本位的训练目的论,即主张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训练法》**:该法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是中国教育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4. **幼儿亲社会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合作、分享、帮助、同情等,其特点是自发性、社会化、情境性和可塑性。
5. **课程形式**:活动课程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6. **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幼儿社会性进展**:案例中小明的行为体现了他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但缺乏有效的社会技能,需要通过引导和教育来改善同伴关系。
8. **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
9.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
10.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并不等同于个别教学,它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但通常包含小组和个别指导。
11. **学校教育功能**: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生态功能,即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意识。
12. **学制改革原则**:我国学制改革通常遵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公平教育机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原则。
13. **智力性别差异**:男性在视觉和空间能力上通常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语言和情绪理解上可能更有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14. **劝说训练法**:劝说训练法主要通过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的观念或行为。
15.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自省和自然观察等。
16. **迁移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现象在训练心理学上称为学习迁移,指学习经验对其他情境学习的影响。
17.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18. **道德心理成分**:道德通常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部分,形成完整的道德结构。
19. **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按学生的能力或成绩进行分组,以便因材施教。
20. **儿童画的特点**:5岁儿童画作中出现的不协调比例,如画的西瓜比人大,体现了他们绘画发展阶段的特征,即感觉的强调和夸大。
21. **智育的作用**:智育提供动力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是德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智育则主要负责开发智力和传授知识。
22. **经典条件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都是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而叶公好龙是寓言故事,不直接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
23. **颁发老师资格证书**: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45日内颁发相应证书。
24. **外部分组**:除了能力分组,外部分组还包括兴趣分组,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教学组织。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理论的多个方面,包括学习动机、教育目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儿童发展等多个主题,对于教师招聘考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