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解析】
1. 多动症: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活跃和冲动控制困难。对于这类儿童,教育策略应注重提供结构化环境和个性化支持。
2. 德育评价: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非正式评定可能指的是日常观察和反馈,但不属于常规的德育评价范畴。
3. 生理自我成熟:生理自我通常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身体界限。
4. 训练行政法规文件:《学位条例》、《教学成果嘉奖条例》和《训练行政惩罚暂行施行方法》均属于训练行政法规,而《上海市同学损害事故处理条例》可能为地方性法规,不属于国家级的行政法规。
5. 恐惧症:在公共场合讲话时出现的紧张、害怕、颤抖等症状,可能属于社交恐惧症或社交焦虑障碍,而非抑郁症、强迫症或焦虑症。
6. 青春期自我:青春期的自我发展中,心理自我开始占据重要地位,青少年开始关注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
7. 老师职业道德: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标准》中的"关爱同学",即关心和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8.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良好的心理功能,如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识清晰等。
9. 布置作业原则:作业应符合教学大纲,重量适当,明确要求,难度适中,且需定期检查和批改,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10. 义务教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训练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训练行政部门负责义务训练的实施工作。
11.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学习动机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后者通常与个人的未来目标和社会意义有关。
12. 讲课艺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描绘和表演,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13.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14. 学生法定权利:学生有权参与教学活动、获得奖学金、得到公正评价及申诉诉讼。
15. 职业训练目的:职业训练以培养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目标是为就业做准备。
16. 素养教育重点:《关于深化训练改革,全面推动素养训练的打算》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7. 政协关注议题:2014年全国政协关注的大部制改革、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18. 好的讨论课题特点:有价值、有新意、可行,但不一定是广泛。
19. 实物直观优势:实物直观能直观展示事物,但可能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0. 归因分析:在学业成功与失败中,努力程度是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21. 培养独立思考:老师应鼓励提问、引导批判性思考、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2. 老师劳动特性:训练机灵体现老师的创造性劳动。
23. 标准化成果测验:是指使用统一标准进行的评估,用于衡量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24. 教育与人口控制:高等教育普及可以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降低人口出生率,有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
25. 感觉适应:长时间接触同一刺激后,感官对刺激的敏感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26. 小学儿童认知活动进展: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包括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27. 典范示范法:典范示范法是指通过榜样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8.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体验、潜能开发和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2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制定的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涉及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
以上是针对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中涉及的考点及其解析,涵盖了心理发展、德育、教育法规、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