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是确保公共机构有效运作和资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次讲座主要围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和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展开,旨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
风险是潜在事项对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风险可能来源于政策变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风险评估则是量化测评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帮助单位制定相应对策,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人、财务、资产、采购、基本建设、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关键人员。风险评估工作小组需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改进内部控制的决策依据。
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四个主要步骤:
1. 目标设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定业务活动设定控制目标,如财务管理、预算执行等。
2. 风险识别:通过梳理不确定因素,列出风险点清单,确保涵盖所有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
3. 风险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为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4. 风险应对:基于风险分析,制定并实施最优风险解决方案,包括预防、缓解、转移或接受风险。
风险评估的范围涵盖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在单位层面上,应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管理、财务信息编报及其他特殊情况。而在业务层面上,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方面,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以及政府采购的规范执行。
通过这样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识别潜在问题,提前防范风险,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公共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单位的透明度,增强公众信任,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的要求。